第97章 封圣的一小步
第97章 封圣的一小步
噁心,噁心!
干这种事儿,有明晃晃、赤裸裸的么?
这不是乡里、县里、远郡州府,此乃国之都城,天子脚下,满朝士大夫都看著呢!
噁心,太噁心了,简直连吐蕃、西夏这样的野蛮之邦都不如。
砸啦,名士的脸面,士大夫的体统,儒家的荣耀,让你们给玩砸啦!简直连占山为王的草寇都不如!
大部分人还以为炒作司马康,是司马家族丟了相位的反戈一击。可大多数新党高层都清楚,这是一场由庆历旧党支持的,由李长安、苏軾小团伙执行的,彻彻底底毫无廉耻的一场拙劣的炒作!
前些天刚发了文章说破“真假圣人”,见朝廷把舆论压了下来,现在立马踩著脸给所有人实操演示了一把。
朝廷不认,那以前所有走“封圣”流程的人,都会被旧党拿出来扒皮。
要是认了,这等同於看见蛆了还死劲嚼,纯特么噁心自己!
王雱尤其愤怒,实在是因为这简直就是在懟脸嘲讽他爹。別人不知道,他可是亲歷者,老爹当年的名声就这么一步步来的。一分功绩夸成五分,五分夸成十分,发动舆论大搞宣传,自己给自己立牌坊。
可那是以前,是在自己老家,你看这大宋天底下,谁特么在京师汴梁耍这一套的。
真当全天下的人都是傻子啊!
王雱不恨別人,只恨李长安,这傢伙除了克父,还特么克老王家。
王安石见儿子如此激愤,也只是尷尬的苦笑。
世上真有迴旋鏢,扔出去的石头落回来,居然砸了自己的头。
“吾儿,经此一事,再验前番党附之徒难堪大业之论。且莫管旁人,咱父子专心督办官学,以五年为期,到时携三千虎士,再与这些奸佞计较!”
王雱阴毒的笑笑,“是,抡才大典在即,这种事儿,让韩相公操心去吧。”
富弼这几天跟惊弓之鸟一样,手下一个接一个背叛,明里暗里投奔韩絳这个新相公。
冷不防,定好的孙女婿还翘家,住进了明晃晃的金楼,似乎有要跟富家分道扬鑣的趋势。
另一边,太皇太后和韩絳等人,好像把皇帝耍脾气的事儿也安到了自己头上。
老头再过年就六十七岁,平时摸鱼还行,真要运转全部心力来操持权力爭斗,多少有些力不从心。此刻,他多少有些羡慕王安石,有个好儿子是多么重要啊。
从宫里出来,他直接去了司马光的宅子。
大水退去,路上还泛著腥臭味,多少年的陈沟烂泥都翻上了路面,汴京城像个大茅房。
司马家忙忙碌碌,当官几十年,金银財宝不多,司马光兄弟攒下了数万卷书籍。这要归洛,打包装箱,就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珍本、孤本、古籍,这些无价之宝要司马光亲手归置,连最信任的书房管家都不能代劳。
仁宗、英宗还有本朝赵頊赐下的不少书籍,这些都要报备,封箱之前要请宫里人验看过。
其他重要的还有手稿,写书十年,攒下的各种书稿至少十只箱子,这些可都是未来司马家传家的宝贝。
富弼没打招呼就来拜访,司马光也不怪罪,就简简单单的在院子里接待。
“彦国兄,我先走一步!等酿好了桂酒,做好了洛阳柿饼,兴许咱们就可以共凭洛水听新词了。”
富弼正头疼呢,哪有心思跟老朋友逗闷子。
“你真要?”
富弼皱著眉头,试探著问道。
司马光一副“那不然呢!”的表情,我司马君实耿直君子的名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什么时候出尔反尔过。
“那公休之事..”
说到这个假子,司马光也是一脸萧然。
本以为过继一个孩子来继承他在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顺便继承他的政治资源和名声,让司马家重新回归“史学”。
只可惜路子越走越岔,自打李长安回京,儿子就开始跑偏。
一步错、步步错,等自己再想往回掰,一切都来不及了。
“不都是你那个女婿的手笔!”司马光埋怨道。
富弼这几天忙的晕头转向,还真不知这里的底细,只好拉著司马光,把前后过程都细细的听了一遍。
故事听完,老登黯然一嘆:“老嘍!”
小兔崽子居然来这么一招,既给司马光找回了场子,也让举棋不定的中间派,看到了洛党的实力。
招数虽然蠢笨了一些,却胜在以力破法,直接有效。
那当老家贼的还有什么好说,既然是配合,那就弄得更声势浩大一点,嚇死新党这帮王八蛋。
走出司马家的时候,他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李长安要住进金楼。
涘!本以为自己对小兔崽子是个助力,原来人家当自己是累赘啊。果然,英雄自古出少年,雏凤强於老凤声。
第二天上值,富弼立马下令,以最高规格操办对司马康的表彰。
有两点需要强调,一个是司马康乃是当朝御史中丞的儿子,给我往家学传承上掰。第二点,司马康是官家钦点的少年英杰,一定要突出皇帝陛下的高瞻远瞩,慧眼识人。
礼部得了命令,趁著王安石还没进入衙门指导工作,赶紧操办起来。
朝廷旌表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基本是汉朝復古派臆想出来的古礼。
下情已经上达,接下来就是上情要下达。
代表最高意志的礼部,和掌管舆论的諫台,还有记载“国风”的兰台同时出动。
一曰“访”,就是要装模作样的打听一番,记录邻居、同事、朋友对当事人的风评;
二曰“录”,兰台官员除了记录风评,还要把“功绩”的具体细节记述下来;
三曰“赞”,礼部要派人来当夸夸党,把当事人的“丰功伟业”,到东西两市或者都城四门进行宣讲。
最后一步,才是礼部代表天子进行旌表。
旌表又分很多很多种类,司马康这种属於是“朝廷官员”居於下僚,却一心为民,彰显了个人极高的道德品质。
序列上,忠孝礼义他这个属於“义”。
对於“义士”的旌表,主要是刻碑、旌表门间、赐钱、封“郎”。
按照古礼,这一套程序走下来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现在朝廷里没钱,两宫又闹矛盾,一切从简,以三日为期,完成仪式。
从简?
李长安听了广孝匯报的消息,一脸坏笑。
我要不闹你们个满脸桃开,你们就不知道儿为什么这样红。
“传令所有合作商家,为司马公子掛彩旗,店庆三日。另外,惠民钱行將为所有储户赠五文喜钱,庆贺司马总会长获得忠信郎的荣誉;贴出告示,三日之后,我將於东郭,携令尹苏軾和总会长司马康,宣布新城建设计划。”
八月初九的早上,天气还算清爽。
朝廷依然陷於后党跟帝党的暗斗不能自拔,汴京百姓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关心那个。
商户们早早的起床,掛上灯笼、彩旗、贴上“招喜”,洒扫门前,静等开市:二十支舞狮队伍已经整装待发,今天格外的有力气,毕竞这是给他们自己的会长充脸面;有些普通人家也要了彩旗插在门上,虽然没工夫庆祝游行,却也在家跟孩子们吹嘘了一番司马会长的功绩。
时辰一到,礼部负责旌表的官员刚出门,大街上的鼓乐就开动了起来。
城中几十处寺庙的钟声前后接续,然后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再接著才是嗩吶和锣鼓,每一支舞狮队前头有人搞宣传,后面有人发传单,热热闹闹,甦醒了整个城市。
居住在深宫里的曹氏一阵心悸,听见嘈杂的动静,还以为孙子领兵进城了,赶紧派人去外面打探。
就连一向老成稳重的文彦博都开始慌了,立即政事堂召开会议,询问对策。
咱到底是支持官家,还是支持太皇太后啊?
爱看热闹的,纷纷跟在舞狮队后,一路听著商家招揽,趁著便宜去过过眼癮。
真想知道详情的,酒楼茶肆里三文钱买一大壶茶,有专门的说书人给大家讲解。
司马光以为自己宦海数十年,早已经修炼的宠辱不惊。
可一听见震耳欲聋的喝彩跟鼓乐,脸上的老皮就禁不住挤在一起,变成了个笑脸。
家里的房子本打算卖掉,这下看样是要留给“康儿”了。
四墙粉刷一新,有无数好事的傢伙,过来题词作画,將司马府外变成了一处艺术长廊。
门楣焕然一新,等著张掛礼部送来牌匾。
府上所有人穿戴整齐,摆上了迎接封赏的香案。
说实话,他这个当爹的有点嫉妒了,自己二十岁的时候还在苦读呢,哪有这番荣耀。
或许只是为了解开前几日水灾的感伤,开封城陷入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那些本来没打算参与庆祝的店铺和场所,一看市面这样热闹,也赶紧推出种种促销,加入了欢庆的行列。
那些官员、勛贵之家,一早上被敲敲打打给闹醒,本来一肚子气,可一听说是司马公子,全都收声。
司马光一日三劾的威名还在,接任他的吕工著也是同党,自己还是老实点吧。
数千进京赶考的士子不明就里,以为遇上了什么万寿节、千秋节,放下书本,纷纷出来瞧热闹听说是给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旌表封赏,那一个个羡慕的,恨不得以身替之。
只是在某些角落,一群刚刚改换门庭,从王党变成韩党的官僚团伙,眼睛里冒出熊熊的嫉妒烈焰。
“旧党安敢如此,欺我韩相刀不利乎?”
>
噁心,噁心!
干这种事儿,有明晃晃、赤裸裸的么?
这不是乡里、县里、远郡州府,此乃国之都城,天子脚下,满朝士大夫都看著呢!
噁心,太噁心了,简直连吐蕃、西夏这样的野蛮之邦都不如。
砸啦,名士的脸面,士大夫的体统,儒家的荣耀,让你们给玩砸啦!简直连占山为王的草寇都不如!
大部分人还以为炒作司马康,是司马家族丟了相位的反戈一击。可大多数新党高层都清楚,这是一场由庆历旧党支持的,由李长安、苏軾小团伙执行的,彻彻底底毫无廉耻的一场拙劣的炒作!
前些天刚发了文章说破“真假圣人”,见朝廷把舆论压了下来,现在立马踩著脸给所有人实操演示了一把。
朝廷不认,那以前所有走“封圣”流程的人,都会被旧党拿出来扒皮。
要是认了,这等同於看见蛆了还死劲嚼,纯特么噁心自己!
王雱尤其愤怒,实在是因为这简直就是在懟脸嘲讽他爹。別人不知道,他可是亲歷者,老爹当年的名声就这么一步步来的。一分功绩夸成五分,五分夸成十分,发动舆论大搞宣传,自己给自己立牌坊。
可那是以前,是在自己老家,你看这大宋天底下,谁特么在京师汴梁耍这一套的。
真当全天下的人都是傻子啊!
王雱不恨別人,只恨李长安,这傢伙除了克父,还特么克老王家。
王安石见儿子如此激愤,也只是尷尬的苦笑。
世上真有迴旋鏢,扔出去的石头落回来,居然砸了自己的头。
“吾儿,经此一事,再验前番党附之徒难堪大业之论。且莫管旁人,咱父子专心督办官学,以五年为期,到时携三千虎士,再与这些奸佞计较!”
王雱阴毒的笑笑,“是,抡才大典在即,这种事儿,让韩相公操心去吧。”
富弼这几天跟惊弓之鸟一样,手下一个接一个背叛,明里暗里投奔韩絳这个新相公。
冷不防,定好的孙女婿还翘家,住进了明晃晃的金楼,似乎有要跟富家分道扬鑣的趋势。
另一边,太皇太后和韩絳等人,好像把皇帝耍脾气的事儿也安到了自己头上。
老头再过年就六十七岁,平时摸鱼还行,真要运转全部心力来操持权力爭斗,多少有些力不从心。此刻,他多少有些羡慕王安石,有个好儿子是多么重要啊。
从宫里出来,他直接去了司马光的宅子。
大水退去,路上还泛著腥臭味,多少年的陈沟烂泥都翻上了路面,汴京城像个大茅房。
司马家忙忙碌碌,当官几十年,金银財宝不多,司马光兄弟攒下了数万卷书籍。这要归洛,打包装箱,就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珍本、孤本、古籍,这些无价之宝要司马光亲手归置,连最信任的书房管家都不能代劳。
仁宗、英宗还有本朝赵頊赐下的不少书籍,这些都要报备,封箱之前要请宫里人验看过。
其他重要的还有手稿,写书十年,攒下的各种书稿至少十只箱子,这些可都是未来司马家传家的宝贝。
富弼没打招呼就来拜访,司马光也不怪罪,就简简单单的在院子里接待。
“彦国兄,我先走一步!等酿好了桂酒,做好了洛阳柿饼,兴许咱们就可以共凭洛水听新词了。”
富弼正头疼呢,哪有心思跟老朋友逗闷子。
“你真要?”
富弼皱著眉头,试探著问道。
司马光一副“那不然呢!”的表情,我司马君实耿直君子的名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什么时候出尔反尔过。
“那公休之事..”
说到这个假子,司马光也是一脸萧然。
本以为过继一个孩子来继承他在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顺便继承他的政治资源和名声,让司马家重新回归“史学”。
只可惜路子越走越岔,自打李长安回京,儿子就开始跑偏。
一步错、步步错,等自己再想往回掰,一切都来不及了。
“不都是你那个女婿的手笔!”司马光埋怨道。
富弼这几天忙的晕头转向,还真不知这里的底细,只好拉著司马光,把前后过程都细细的听了一遍。
故事听完,老登黯然一嘆:“老嘍!”
小兔崽子居然来这么一招,既给司马光找回了场子,也让举棋不定的中间派,看到了洛党的实力。
招数虽然蠢笨了一些,却胜在以力破法,直接有效。
那当老家贼的还有什么好说,既然是配合,那就弄得更声势浩大一点,嚇死新党这帮王八蛋。
走出司马家的时候,他忽然理解了,为什么李长安要住进金楼。
涘!本以为自己对小兔崽子是个助力,原来人家当自己是累赘啊。果然,英雄自古出少年,雏凤强於老凤声。
第二天上值,富弼立马下令,以最高规格操办对司马康的表彰。
有两点需要强调,一个是司马康乃是当朝御史中丞的儿子,给我往家学传承上掰。第二点,司马康是官家钦点的少年英杰,一定要突出皇帝陛下的高瞻远瞩,慧眼识人。
礼部得了命令,趁著王安石还没进入衙门指导工作,赶紧操办起来。
朝廷旌表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基本是汉朝復古派臆想出来的古礼。
下情已经上达,接下来就是上情要下达。
代表最高意志的礼部,和掌管舆论的諫台,还有记载“国风”的兰台同时出动。
一曰“访”,就是要装模作样的打听一番,记录邻居、同事、朋友对当事人的风评;
二曰“录”,兰台官员除了记录风评,还要把“功绩”的具体细节记述下来;
三曰“赞”,礼部要派人来当夸夸党,把当事人的“丰功伟业”,到东西两市或者都城四门进行宣讲。
最后一步,才是礼部代表天子进行旌表。
旌表又分很多很多种类,司马康这种属於是“朝廷官员”居於下僚,却一心为民,彰显了个人极高的道德品质。
序列上,忠孝礼义他这个属於“义”。
对於“义士”的旌表,主要是刻碑、旌表门间、赐钱、封“郎”。
按照古礼,这一套程序走下来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现在朝廷里没钱,两宫又闹矛盾,一切从简,以三日为期,完成仪式。
从简?
李长安听了广孝匯报的消息,一脸坏笑。
我要不闹你们个满脸桃开,你们就不知道儿为什么这样红。
“传令所有合作商家,为司马公子掛彩旗,店庆三日。另外,惠民钱行將为所有储户赠五文喜钱,庆贺司马总会长获得忠信郎的荣誉;贴出告示,三日之后,我將於东郭,携令尹苏軾和总会长司马康,宣布新城建设计划。”
八月初九的早上,天气还算清爽。
朝廷依然陷於后党跟帝党的暗斗不能自拔,汴京百姓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关心那个。
商户们早早的起床,掛上灯笼、彩旗、贴上“招喜”,洒扫门前,静等开市:二十支舞狮队伍已经整装待发,今天格外的有力气,毕竞这是给他们自己的会长充脸面;有些普通人家也要了彩旗插在门上,虽然没工夫庆祝游行,却也在家跟孩子们吹嘘了一番司马会长的功绩。
时辰一到,礼部负责旌表的官员刚出门,大街上的鼓乐就开动了起来。
城中几十处寺庙的钟声前后接续,然后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再接著才是嗩吶和锣鼓,每一支舞狮队前头有人搞宣传,后面有人发传单,热热闹闹,甦醒了整个城市。
居住在深宫里的曹氏一阵心悸,听见嘈杂的动静,还以为孙子领兵进城了,赶紧派人去外面打探。
就连一向老成稳重的文彦博都开始慌了,立即政事堂召开会议,询问对策。
咱到底是支持官家,还是支持太皇太后啊?
爱看热闹的,纷纷跟在舞狮队后,一路听著商家招揽,趁著便宜去过过眼癮。
真想知道详情的,酒楼茶肆里三文钱买一大壶茶,有专门的说书人给大家讲解。
司马光以为自己宦海数十年,早已经修炼的宠辱不惊。
可一听见震耳欲聋的喝彩跟鼓乐,脸上的老皮就禁不住挤在一起,变成了个笑脸。
家里的房子本打算卖掉,这下看样是要留给“康儿”了。
四墙粉刷一新,有无数好事的傢伙,过来题词作画,將司马府外变成了一处艺术长廊。
门楣焕然一新,等著张掛礼部送来牌匾。
府上所有人穿戴整齐,摆上了迎接封赏的香案。
说实话,他这个当爹的有点嫉妒了,自己二十岁的时候还在苦读呢,哪有这番荣耀。
或许只是为了解开前几日水灾的感伤,开封城陷入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那些本来没打算参与庆祝的店铺和场所,一看市面这样热闹,也赶紧推出种种促销,加入了欢庆的行列。
那些官员、勛贵之家,一早上被敲敲打打给闹醒,本来一肚子气,可一听说是司马公子,全都收声。
司马光一日三劾的威名还在,接任他的吕工著也是同党,自己还是老实点吧。
数千进京赶考的士子不明就里,以为遇上了什么万寿节、千秋节,放下书本,纷纷出来瞧热闹听说是给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旌表封赏,那一个个羡慕的,恨不得以身替之。
只是在某些角落,一群刚刚改换门庭,从王党变成韩党的官僚团伙,眼睛里冒出熊熊的嫉妒烈焰。
“旧党安敢如此,欺我韩相刀不利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