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变法
第93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变法
八月初一,韩絳拜相。
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同平章事、建雄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掌三司条例司。
辅政,变法!
王安石,因健康原因,暂时休养。
赏龙图阁大学士,勤政殿四时听召,参谋礼部、户部事。
司马光,辞御史中丞,归洛,书局隨身。
改端明殿大学士,转西京留司御史台,擢右諫议大夫。
消息一出,汴京百姓鸣鞭放炮,开始大肆欢庆。他们不知道韩絳的政略,也不知司马光归洛有什么影响。
只要王安石不搞新政了,那大家就很开心,勒在脖子上的绳套鬆掉,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
这让礼部在南熏门搞的“测声碑”揭幕仪式显得格外隆重。
事出仓促,朝廷又没多余的钱,加上这还是为数不多的在御道上立碑,官员们也没有案例可以参照。
兴许是他们给工部下错了单,或许是工部的工匠看错了图纸,
他们把一个立著的方尖碑,刻成了一个躺著的铺路石。
为了补救,从商户那里劝捐了一百贯,在御道边上建了一个木製的碑亭,交差了事。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只不过他们应该没料到,大热的暑天,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出家门,来看朝廷立一块儿石头。
李长安进不了城,只能在南熏门外看热闹,派广孝过去给沈括喝彩。
本来礼部只准备了简陋的仪式,揭开红绸,金笔描漆,然后颁下官家给的赏赐詔书,应付了事。
对比热心的汴京百姓,他们成了眼瞎不识英才的小丑。
碑亭上,被百姓粘了一层又一层的红纸条,如同一面面锦旗,狠狠地打著礼部官员的脸,
人群里,辽国使臣从面色凝重,到嘆息连连。
宋国人才辈出,胜大辽十倍,两国此消彼长,终有一日南国要超过北国,到时候大辽的日子就难过了。
可喜的是,即便有了英杰,因为上层盘根错节的利益,也不会得到重用,大辽还会有很长的好日子可以过。
沈括领著自己的弟子站在御道中央,南熏门那边有人慢慢的,重重的敲动铜锣。
短暂的时间过后,声音传到近前,人们欢声雷动。
一滴答,一千二百三十六尺,又三寸六分,我们宋人率先测定了这个无形之物的速度。
探究方物之理,破解天地奥秘,我们真牛逼!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堂又一次陷入了剑拔弩张。
一番辩论,新党和旧党彻底分明了站队,不论是因为政见还是利益,大家都势同水火,再不能相容。
司马光去职,韩絳登台,是新党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刚一上台,韩絳立即上书,减免了刺杀李长安这群人的罪行。仅以“行为不端,引发混乱”为名目,判他们到横海军军前效力五年。
新党一时间大感振奋,雄心万丈,势要全力支持韩相公主政变法。
紧接著,韩絳宣布,要重新调整科举,开设官学,培养新法人才,为学子们开闢第二条报国之路。
除王安石创立的三司条例司,另外在吏部新加部门“新法考成司”,施行绩效考核,末位淘汰。谁推行新法不力,直接查办劝退,用官学培养的新人来代替。
除了赵光义之外,大宋还没有宰相真的开府建衙。
王安石跟韩絳,用擦边球的办法,以创建新衙门的名义,实质上实现了这个权力。
至此,新党如大日凌空,旧党如西山落日。
文彦博的妥协,欧阳修的病体,司马光的去职,韩琦远在西北,庆历旧党只剩一个富弼,独木难支。
王雾在府中摆席吃酒,大醉方休。
官家为了安抚王安石,超擢王雾为知制浩,他从此也迈入了高级干部的行列。
真正开心的是,官家並没有厌弃王家,只要过了一两年,一纸詔令,父亲就可以重新回归政事堂,执掌天下。
到时候什么苏軾、李长安、钱韦明,司马康,通通都去西北吃沙子去吧,
然而,新党们还没高兴上两天,风云突变。
汴京到处流传一本《新法二十六条》的小册子,有刻本、手抄、唱词、儿歌,不一而足。
从“青苗贷”到“市易法”到“新马政”再到“免疫法”,把新党曾经计划过的所有政令,整理分析,全给披露了出去。
並且,进行了严重的歪曲,和恶意的解读。
青苗贷要干什么,要绕过富户和世家,直接收割中户和小民;
市易法呢,要提高税率,將所有物品纳入禁榨范围,拔所有人的羊毛;
新马政,不过是推卸责任,將养马的成本转嫁给上户,贪官污吏自己不干事儿,然后盘剥百姓1
识字的,你一文钱买一本回家慢慢看。
不识字的,去茶楼或者墙角,有都是人討论,听几耳朵也能了解所有细节。
很快,整个汴京市井陷入了恐慌,然后就是市面肉眼可见的转入萧条。
“阎王去,寒冬来,新法至,把屋拆,愿黄河之水天上来,破开城池一片白。”
韩絳刚宣布要重新推行青苗法,老百姓把“时日皆丧,吾与汝皆亡”都给唱成歌曲了。
相公大发雷霆之怒,严令开封府、大理寺、刑部等司,立即撒派人手,追查根源,找出造谣之人,明正典刑。
不论家世背景,一律菜市口问斩!
大理寺:我判案的啊,不负责查案,拢共就一百多人,全国的案子你帮我审啊!
刑部:我就一摆设,有事儿找大理寺,俺们连衙门经费都欠了几十年了!
御史台:我吕工著刚刚接手,还在熟悉部门,你们抓到了我可以帮著弹劾一下,查案的事儿別找我。
开封府:啥?市井谣言?不知道,没听说,不考虑。我就一个代理,有事儿去找枢密副使欧阳修,我就一干活的。
命令传了一圈,一个动坑的都没有,这不禁让新官上任的韩絳越发愤怒。
怎么,你们旧党报团抵抗新领导,抗拒变法,没你们我还吃不上狗肉了是吧。
別人不查,那就自己查,谣言传播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广,背后之人不可能没有马脚。
他派儿子韩宗师带头,邀请王雾辅助,两人向官家请命,调动皇城司开始查案。
王雾甚至连思考都没思考,直接指定了嫌疑目標。
“京城中有此行跡之跳樑小丑,除李长安外,別无二人。只需做成口供,抓进牢里,三木之下还怕他不招么?”
金楼之中,李长安倚窗远望,目光穿过汴河,看向细雨中朦朦朧朧的东方。
身后二十三家的代表屏气声,小心翼翼的捧著茶碗,交流著眼神。
总裁位置旁,崔大崔二一身劲装,杀气逼人。
在门口还守著一位长手长脚的黑汉,腰间別著四五把短剑,眼神如刀子一样,不时的扫过眾人。
在桌上,每个人面前有一份《条例司新法擬》的文本。
过了很久很久,大家的颈椎都开始变得滯涩,轻轻转动时,颅內似乎能听到吱吱的摩擦声。
细雨惊雷,远方金龙穿梭,一场豪雨就在近前。
別是要发大水吧,开封百姓已经拒绝服役,如果大堤没有抢修,会不会真的像儿歌唱的那样,
“破开城池一片白。”
在无比压抑的气氛中,石家的代表忍不住了。
“我加入!
“我家大业大,可也不是捡来的。祖上三代报效朝廷,这不是赏赐,这是我石家挣来的。谁要是来抢,那咱们也不能引颈就,给人当鸡杀,要死也溅他们一身血!”
如果王雾在,他会惊讶於眼前的这些代表的身份。
刚刚发表意见的,是赵氏立国的第一大功臣石守信的第四代孙。
这一桌上的,姓李、姓高、姓张、姓王、姓韩、姓罗,还有一个空位子,写著洛字。
“对,溅他们一身血!”
“好,干了!”
有了带头的,眾人抢先表態,纷纷下著决心。
一道巨大的闪电划过天空,把屋里照的白成一片,李长安挡在窗前,在墙壁上投下巨大的身影。
他走回长桌,眾人又陷於平静。
伸手將洛字桌牌拿在手上,放到自己总裁位置的当前。
“一百年前,是诸位的先辈创造了这个朝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自古以来便是铁律。
“变法,不是变朝廷之法,而是要变你们的活法。
“兼併土地的,垄断商路的,勾连贿赂官员的,强买强卖迫害小民的。本质只有一样,朝廷日用繁增,入不敷出,税基还被你们侵害,日子过不下去了。但他们不止要你们的钱,还想要你们的命。
“杯酒释兵权,没了权,你们不过是酷吏、令府眼中的待宰羔羊!人家辛苦读书二三十载,为什么要屈居人下,克勤克俭,看著你们天酒地,酒池肉林呢。
“他们唯一的目標,就是取而代之!”
李长安话音未完,眾人激愤之色已经溢於言表,个个目切齿。
“凭什么?”有人问。
李长安拍出一块铜印,这是他当上了新官儿,富弼刚发下的官符。
“凭人家手里有权,拿刀的听话!
“说来说去,五帝之后,天下不过是强人治政,官府拿著刀子逼人交钱,供养皇室和官吏的巨寇。窃天下以自肥,你们祖上当年,乾的也是这份差事。想要永保富贵,难比登天,天下想自肥甚至独肥的人络绎不绝。”
李长安的话让眾人又陷入了自我怀疑。
是啊,自己的出身並不天然高贵,相对於大周,他们也不过是一群乱臣贼子。
可是得来的富贵,谁还嫌脏呢?
只要能绵延下去,正义不正义的,让人评说去吧。
眼前,这个代表洛党的傢伙给了大家一个选择,加入洛党,拿回太祖曾经收走的权力,掌控朝廷。
可是,王安石和韩絳还有他们背后的官家,真的会如此残酷么?
如果他们问,李长安一定会笑著说:“这世上,没人比我更懂变法了!”
八月初一,韩絳拜相。
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同平章事、建雄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掌三司条例司。
辅政,变法!
王安石,因健康原因,暂时休养。
赏龙图阁大学士,勤政殿四时听召,参谋礼部、户部事。
司马光,辞御史中丞,归洛,书局隨身。
改端明殿大学士,转西京留司御史台,擢右諫议大夫。
消息一出,汴京百姓鸣鞭放炮,开始大肆欢庆。他们不知道韩絳的政略,也不知司马光归洛有什么影响。
只要王安石不搞新政了,那大家就很开心,勒在脖子上的绳套鬆掉,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情。
这让礼部在南熏门搞的“测声碑”揭幕仪式显得格外隆重。
事出仓促,朝廷又没多余的钱,加上这还是为数不多的在御道上立碑,官员们也没有案例可以参照。
兴许是他们给工部下错了单,或许是工部的工匠看错了图纸,
他们把一个立著的方尖碑,刻成了一个躺著的铺路石。
为了补救,从商户那里劝捐了一百贯,在御道边上建了一个木製的碑亭,交差了事。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只不过他们应该没料到,大热的暑天,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出家门,来看朝廷立一块儿石头。
李长安进不了城,只能在南熏门外看热闹,派广孝过去给沈括喝彩。
本来礼部只准备了简陋的仪式,揭开红绸,金笔描漆,然后颁下官家给的赏赐詔书,应付了事。
对比热心的汴京百姓,他们成了眼瞎不识英才的小丑。
碑亭上,被百姓粘了一层又一层的红纸条,如同一面面锦旗,狠狠地打著礼部官员的脸,
人群里,辽国使臣从面色凝重,到嘆息连连。
宋国人才辈出,胜大辽十倍,两国此消彼长,终有一日南国要超过北国,到时候大辽的日子就难过了。
可喜的是,即便有了英杰,因为上层盘根错节的利益,也不会得到重用,大辽还会有很长的好日子可以过。
沈括领著自己的弟子站在御道中央,南熏门那边有人慢慢的,重重的敲动铜锣。
短暂的时间过后,声音传到近前,人们欢声雷动。
一滴答,一千二百三十六尺,又三寸六分,我们宋人率先测定了这个无形之物的速度。
探究方物之理,破解天地奥秘,我们真牛逼!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堂又一次陷入了剑拔弩张。
一番辩论,新党和旧党彻底分明了站队,不论是因为政见还是利益,大家都势同水火,再不能相容。
司马光去职,韩絳登台,是新党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刚一上台,韩絳立即上书,减免了刺杀李长安这群人的罪行。仅以“行为不端,引发混乱”为名目,判他们到横海军军前效力五年。
新党一时间大感振奋,雄心万丈,势要全力支持韩相公主政变法。
紧接著,韩絳宣布,要重新调整科举,开设官学,培养新法人才,为学子们开闢第二条报国之路。
除王安石创立的三司条例司,另外在吏部新加部门“新法考成司”,施行绩效考核,末位淘汰。谁推行新法不力,直接查办劝退,用官学培养的新人来代替。
除了赵光义之外,大宋还没有宰相真的开府建衙。
王安石跟韩絳,用擦边球的办法,以创建新衙门的名义,实质上实现了这个权力。
至此,新党如大日凌空,旧党如西山落日。
文彦博的妥协,欧阳修的病体,司马光的去职,韩琦远在西北,庆历旧党只剩一个富弼,独木难支。
王雾在府中摆席吃酒,大醉方休。
官家为了安抚王安石,超擢王雾为知制浩,他从此也迈入了高级干部的行列。
真正开心的是,官家並没有厌弃王家,只要过了一两年,一纸詔令,父亲就可以重新回归政事堂,执掌天下。
到时候什么苏軾、李长安、钱韦明,司马康,通通都去西北吃沙子去吧,
然而,新党们还没高兴上两天,风云突变。
汴京到处流传一本《新法二十六条》的小册子,有刻本、手抄、唱词、儿歌,不一而足。
从“青苗贷”到“市易法”到“新马政”再到“免疫法”,把新党曾经计划过的所有政令,整理分析,全给披露了出去。
並且,进行了严重的歪曲,和恶意的解读。
青苗贷要干什么,要绕过富户和世家,直接收割中户和小民;
市易法呢,要提高税率,將所有物品纳入禁榨范围,拔所有人的羊毛;
新马政,不过是推卸责任,將养马的成本转嫁给上户,贪官污吏自己不干事儿,然后盘剥百姓1
识字的,你一文钱买一本回家慢慢看。
不识字的,去茶楼或者墙角,有都是人討论,听几耳朵也能了解所有细节。
很快,整个汴京市井陷入了恐慌,然后就是市面肉眼可见的转入萧条。
“阎王去,寒冬来,新法至,把屋拆,愿黄河之水天上来,破开城池一片白。”
韩絳刚宣布要重新推行青苗法,老百姓把“时日皆丧,吾与汝皆亡”都给唱成歌曲了。
相公大发雷霆之怒,严令开封府、大理寺、刑部等司,立即撒派人手,追查根源,找出造谣之人,明正典刑。
不论家世背景,一律菜市口问斩!
大理寺:我判案的啊,不负责查案,拢共就一百多人,全国的案子你帮我审啊!
刑部:我就一摆设,有事儿找大理寺,俺们连衙门经费都欠了几十年了!
御史台:我吕工著刚刚接手,还在熟悉部门,你们抓到了我可以帮著弹劾一下,查案的事儿別找我。
开封府:啥?市井谣言?不知道,没听说,不考虑。我就一个代理,有事儿去找枢密副使欧阳修,我就一干活的。
命令传了一圈,一个动坑的都没有,这不禁让新官上任的韩絳越发愤怒。
怎么,你们旧党报团抵抗新领导,抗拒变法,没你们我还吃不上狗肉了是吧。
別人不查,那就自己查,谣言传播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广,背后之人不可能没有马脚。
他派儿子韩宗师带头,邀请王雾辅助,两人向官家请命,调动皇城司开始查案。
王雾甚至连思考都没思考,直接指定了嫌疑目標。
“京城中有此行跡之跳樑小丑,除李长安外,別无二人。只需做成口供,抓进牢里,三木之下还怕他不招么?”
金楼之中,李长安倚窗远望,目光穿过汴河,看向细雨中朦朦朧朧的东方。
身后二十三家的代表屏气声,小心翼翼的捧著茶碗,交流著眼神。
总裁位置旁,崔大崔二一身劲装,杀气逼人。
在门口还守著一位长手长脚的黑汉,腰间別著四五把短剑,眼神如刀子一样,不时的扫过眾人。
在桌上,每个人面前有一份《条例司新法擬》的文本。
过了很久很久,大家的颈椎都开始变得滯涩,轻轻转动时,颅內似乎能听到吱吱的摩擦声。
细雨惊雷,远方金龙穿梭,一场豪雨就在近前。
別是要发大水吧,开封百姓已经拒绝服役,如果大堤没有抢修,会不会真的像儿歌唱的那样,
“破开城池一片白。”
在无比压抑的气氛中,石家的代表忍不住了。
“我加入!
“我家大业大,可也不是捡来的。祖上三代报效朝廷,这不是赏赐,这是我石家挣来的。谁要是来抢,那咱们也不能引颈就,给人当鸡杀,要死也溅他们一身血!”
如果王雾在,他会惊讶於眼前的这些代表的身份。
刚刚发表意见的,是赵氏立国的第一大功臣石守信的第四代孙。
这一桌上的,姓李、姓高、姓张、姓王、姓韩、姓罗,还有一个空位子,写著洛字。
“对,溅他们一身血!”
“好,干了!”
有了带头的,眾人抢先表態,纷纷下著决心。
一道巨大的闪电划过天空,把屋里照的白成一片,李长安挡在窗前,在墙壁上投下巨大的身影。
他走回长桌,眾人又陷於平静。
伸手將洛字桌牌拿在手上,放到自己总裁位置的当前。
“一百年前,是诸位的先辈创造了这个朝廷。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自古以来便是铁律。
“变法,不是变朝廷之法,而是要变你们的活法。
“兼併土地的,垄断商路的,勾连贿赂官员的,强买强卖迫害小民的。本质只有一样,朝廷日用繁增,入不敷出,税基还被你们侵害,日子过不下去了。但他们不止要你们的钱,还想要你们的命。
“杯酒释兵权,没了权,你们不过是酷吏、令府眼中的待宰羔羊!人家辛苦读书二三十载,为什么要屈居人下,克勤克俭,看著你们天酒地,酒池肉林呢。
“他们唯一的目標,就是取而代之!”
李长安话音未完,眾人激愤之色已经溢於言表,个个目切齿。
“凭什么?”有人问。
李长安拍出一块铜印,这是他当上了新官儿,富弼刚发下的官符。
“凭人家手里有权,拿刀的听话!
“说来说去,五帝之后,天下不过是强人治政,官府拿著刀子逼人交钱,供养皇室和官吏的巨寇。窃天下以自肥,你们祖上当年,乾的也是这份差事。想要永保富贵,难比登天,天下想自肥甚至独肥的人络绎不绝。”
李长安的话让眾人又陷入了自我怀疑。
是啊,自己的出身並不天然高贵,相对於大周,他们也不过是一群乱臣贼子。
可是得来的富贵,谁还嫌脏呢?
只要能绵延下去,正义不正义的,让人评说去吧。
眼前,这个代表洛党的傢伙给了大家一个选择,加入洛党,拿回太祖曾经收走的权力,掌控朝廷。
可是,王安石和韩絳还有他们背后的官家,真的会如此残酷么?
如果他们问,李长安一定会笑著说:“这世上,没人比我更懂变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