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盆满钵满李长安

    第80章 盆满钵满李长安
    苏軾总算实证了一把什么叫挥汗如雨。
    一路挤过来,被別人的汗雨给淋了个透,本想一走了之,可再一回头,这齣去也是个事儿啊。
    挤吧,跟著人群往前蛹。
    把道家清心诀背到第六百二十四遍的时候,他终於来到了金楼跟前。
    有一阵子没来,金楼似乎变了模样。
    原来土褐色的外墙,如今全换成了灰色的石板,从墙根起,一直铺到二楼,总共怕不是有两三丈高。
    大门也不像记忆中的样子,改成了一对外开的城门模样的宅门。
    从二楼向下垂下来几十条两三尺宽的绸带,上面还写著吉祥话,什么鹏程万里,什么步步高升。
    大门处排著三支队伍,最长最粗的一条有人举牌子写著“国债”;
    稍稍显得细那么一点的,写的是“李长安”;
    稀不楞登几个人,还在四处张望,不时有人退出的,写著“开封新城建设”。
    他打听了一下,排哪个队伍,只能买到对应的“交引”。钱多的,就选国债,一百贯一票,三司担保有债必偿。
    钱少买不了国债的,那就选“李长安”,財神爷的“交引”十贯一张,赔了咱就当上供了。
    “开封府筹建新城,一样二分利息,怎么没人支持么?”
    “大官人,听口音外地的?一个是国库作保,一个是財神爷当家,你钱多了烧的也不能给官府填窟窿啊。
    “我跟你讲,开封府盖房子,那吃拿卡要偷工减料的,好事儿都得办黄嘍!”
    苏軾一阵鬱闷,他怎么就吃拿卡要了。
    上任伊始老师就交代了,要成大事,就得爱惜羽毛,洁身自好。
    一个多月以来,他可是没占开封府一个铜板的便宜。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排在自己的队伍里,別人向前蹭了一个身位,自己已经跨进了门槛,进了大厅。
    一次能进门十个人,大厅里倒不怎么拥挤,
    有伙计引导,地上也画著线,一路来到“柜檯”,是齐胸高的一溜汉白玉台子。台子后坐著看上去三十左右,算盘嫻熟的算是“掌柜”,前一个人买完了,那“掌柜”拍一下铃鐺,后面的人才能上前。
    金楼改成了挑空格局,大厅实际有两层高,屋里的彩色阳光,就是从二楼的琉璃窗洒下来的。
    苏軾招呼伙计,表明身份,说明来意。
    “您可不能这样,都您这么干,对排著队的人不公平。要不您就买新城投资的债券,要不您就出去,咱得讲规矩!”
    身上摸了半天,没有啥能证明自己身份的物件儿。
    再说了,就是有,伙计也不一定认识。
    正在窘迫之时,忽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抬头看去,原来是“吕惠卿”伙著一群人下楼,正要从侧门出去。
    “吉甫兄!”苏軾推开伙计,急忙摇晃手臂。
    吕惠卿嚇得一缩头,下意识的就想往人群里钻,被苏軾赶上来一把拽住外衣,漏出来半个膀子。
    “喉!!!???”
    “吉甫兄,我,子瞻!”
    吕惠卿回头瞅了一眼,这才放下心,跟眾人告別后,尷尬的看著苏軾,脸上还有些紧张。
    “长安呢,我是来找他的!”
    “啊...瞎!我说么,那赶快上楼!”吕惠卿趁人不注意,左手伸进袖子,好顿掖鼓。
    二楼一半拆掉做了挑空,还剩一半的面积,现在成了一群算盘师傅的工作场地。
    四张桌子一排,从前到后,一共六排桌子。
    站在旁边,感觉算盘珠子的声音震耳欲聋,听著令人烦心。
    最討厌的,还有人做匯总,向三楼匯报。
    “国债七万贯销售完成,顾客还在下单!.:::
    “东大债券累积达成两万贯,后劲十足!.::
    “开封新城,一千一百三十贯,再接再厉..
    跟著吕吉甫上了三楼,这边倒是空旷,两倍大的面积,只有几十个人。他看见报单的伙计一路小跑,终点正是李长安。
    他今天倒是穿的正正经经,没再搞什么样,一身標准的圆领学士袍,颇有几分读书人模样。
    看来自已是来晚了,一伙又一伙的人上前去跟李长安告別,大家相谈甚欢,对李长安极为尊重。
    一想到自己卖的最惨,登时心里颇为不平。
    肯定是这小子没出力气,要不怎么他一个商人盖学校都有人买,自己堂堂从四品的代掌开封府令,才混了一千多贯。
    在边上歇了会汗,见人也走的差不多了,苏軾这才上前打招呼。
    “矣?子瞻,你怎么才来?”
    钱韦明先看见了,起身把他截住,一脸兴奋的抓著他的手臂:“可惜了,你没见他刚刚有多威风。京城各大行会,大州大府的商会,七十二正店的老板,加上一些贵不可言的勛贵,全都到了。
    “我那三千本书刊,一瞬之间,预定一空。国债就不说了,早都划分完毕,就长安那个学校,
    一下子卖了二十万贯出去。早知道开学校如此赚钱,我家东南也该办学,还种什么。
    “晚上庆功宴,你要罚酒...不对,你要作一首好词,咱们点最红的姑娘来唱!”
    苏軾一听更窝火了,合著就我人缘不行,才卖了一千贯出去。
    你盖个破学校,弄那么多钱干什么,是教百姓学手艺,又不是培养青楼名妓。不行,得把钱转到自己手里,要不连项目开拔的钱都不够。
    李长安正跟蔡京聊的欢,夸人诗词做得好,尤其书法一绝,现在风流圈已经流行“大蔡小蔡”
    的说法。
    “以后你的雅號就是蔡笔了,三强更善交际,编书排榜,还要靠你的一支妙笔!”
    蔡京脸上堆笑,连连回应马屁。
    李长安对他可算是奉如上宾,不光一个月开一百贯银子,还报销食宿车马。
    这可是五品官的待遇,要是他考科举,十年之內都不一定能混到此等境界。关键是日子爽啊,
    天天吃喝赌,还能挣钱,满天底下,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好老板了。
    李长安感觉背后一阵寒意,忽然停下谈话,扭头后看。
    他这一个眼神,给苏軾倒嚇了一跳,
    什么眼神,感觉跟野兽相似,看得人心里咯瞪一下。
    “大长脸,好呀好呀,官升脾气涨,瞧不起我这个中旨大学士了是吧。行,下期就写你的风流韵事,让你迟到!”
    他这一番抢白,打了苏軾一个措手不及,忘了要批评李长安自私自利,不能顾全大局。
    “来来来,快看看我东大最新的设计规划图!”
    李长安拉著他的袖子,拖他到一处会客的房间,这屋里整面墙上画著一副巨大的图画,
    说来怪异,既不是唐风,也不是江南新兴起的文人画。
    这东西黑乎乎的线条,看似简单,却形象的勾勒出一副鸟瞰地面房屋的景色。
    “瞧瞧,我已经买下了七十顷二、三期的地块。以后除了手艺学徒,咱这还有商学院、数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全部建成之后,整体在校规模达到一万人,想想真让人激动,是吧?”
    苏軾都傻了,太学一共才八百人,你李长安修个学校要装多少人?
    一万个青壮,都听你一个校长的,官家他能睡得看么?
    太学国子监祭酒从五品上,要是馆阁学士,兴许能高配到正三品。
    你一个人管著一万人,皇上该封你个什么官。
    “长安,你这学校我批不了啊,得找礼部去问问。”苏軾也怕,总感觉兄弟乾的都是掉脑袋的事情。
    “喊,富公和文相公已经联署,我不但可以扩大学校规模,还接了未来十年的禁军安置培训。
    瞧著吧,我的財神之名要做实了,数年之內,能財富超过我的,两只手数得过来。”
    苏軾鬆了一口气,有人背锅就好,反正他这个小虾米背不动,
    “对了,我还打算增设一所专收天才的少年学校。沈括当校长,再召集一些能工巧匠,善於钻研数理的怪才。不走科举之路,专门研究万物之理。挣不挣钱的无所谓,我一直养著他们。”
    蛤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长安,你到底挣了多少钱?”
    李长安不屑的撇了撇嘴,非常鄙视一个“圣人”关心钱財之事,你们又不是財神,怎么能跟我一样。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炫耀,伸手成拳头,在苏軾眼前晃了晃。
    “多少,十万贯?”
    苏軾可嚇坏了,国债这么大的事儿,从宫里到边关,几万几十万的人看著,你敢挣这么多钱?
    不说別人,要是文相公查出来,那绝对没你好饭吃。
    吕惠卿离得不远,听见苏軾的惊讶,不自觉的摇了摇头。
    十万,李长安至少赚了十个十万啊。
    別的他不清楚,可光光一个国债,九五折到九八折的差价,两千万可就是六十万贯。
    何况国库根本摸不著现钱,全都变成了物资和服务,这一进一出,至少又是大几百万的利润。
    苏軾啊,你枉为当世第一天才,居然也小瞧了李长安吶。
    他忽然觉得自己也並不算蠢,瞧瞧,苏軾怎么样,王雾、王安石、司马康又怎么样。到最后,
    不也全中了李长安的算计,那些想算计李长安的人,或者不想被他算计的,最后的下场才更惨。
    自己好岁也算有拉拢价值,这十万贯,吕家往后两三百年都有了保障。
    要混,就得跟李长安这样的,而不是王安石,有好处他是真给。
    得了,我还得回去抓紧加班,接著对王安石的党羽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