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豪赚8000万美金?

    干德道,二房别墅。
    陈文锦从美国来到香港,既是代表‘奥黛丽玩具’和华泰塑胶进行沟通供应链,也是有回家的意思。
    晚上时,陈光良和二房一家在一起吃饭,虽然两房经常举行聚会,但实际上还是各自生活的。
    二房长子陈文锦,已经工作一年时间,脸上的稚嫩逐渐消退;
    二房长女陈乐怡,今年已经十八岁,已经被耶鲁大学录取,马上就要去上大学了。
    二房次子陈文骅,今年已经十四岁;
    二房幼子陈文海,今年才四岁而已。
    六人聚在一起吃饭,陈乐怡向父亲撒娇道:“爸,我好舍不得离开你,要不我就在香港上大学吧?”
    陈光良看着自己漂亮的女儿,都有些害怕——哪个‘黄毛’把她给牵走了,但女大自然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宠溺,也该放出去好好独立生活了。
    “香港太小了,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我又不想像哥哥们一样,成为商人,我的专业可是律师!”
    “错,律师专业是最优秀的ceo来源之一。我的女儿,怎么能去给人家打工呢!”
    陈乐怡一听,顿时喜孜孜的。
    吃完晚餐,和大家聊了几句,陈光良便将蒋梅英和陈文锦叫到书房里谈事。
    “这次你们去美国,马上开始抛售股票,要在10月中旬陆续抛售完毕。”
    二房手中,大概持有3000多万美金的证券,1500多万美金的物业,财富总值也差不多5000万美金。
    陈文锦狐疑的说道:“爸,这次是什么原因,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蒋梅英马上教训道:“就你,还真当自己是ceo啦,让你好好跟着学习经营,你倒好把眼光越来越高,都不知道看地下,不知道脚踏实地啦!”
    “我,哪有?”
    “还说没有,你不是想着独立自主创业么?”
    “我只是跟您提了一下而已,您怎么还当真,我就算有这个想法,也是以后才会去做,等父亲同意了才去做。”
    陈光良马上说道:“我不会同意你任何的个人想法去创业”
    陈文锦顿时失望的低下头,说道:“我反正听父亲的”
    陈光良随即说道:“这次为什么套现证券,你母亲已经知道原因,到美国后,她会告诉你。对了,你抽空闲的时间,好好考察一下美国的商业地产。另外,我晚点回给你一份关于‘购物中心’的资料,你有空好好学习,参照美国的商业地产,好好学习。”
    陈文锦猛的抬起头,惊喜的说道:“地产?”
    陈光良挥挥手,说道:“你或许比你大哥聪明,但没有你大哥沉得住气。所以你准备做地产吧,这个只要保证负债率低,这辈子想破产也不可能。”
    他准备让陈文锦进入美国的商业地产,以‘亚马逊购物中心(westfield)’起步,逐步成为西方的商业地产之王。
    当然,做地产的同时,自然也可以参与证券投资及其他投资上。
    两个月后。
    10月29日,以色列军队包围加沙并直插西奈半岛。
    翌日,10月30日,英国和法国要求埃及、以色列双方撤离运河。但实际上以军根本还未推进到这里。此通牒被埃及拒绝后,英国和法国轰炸了埃及的空军基地,伞兵部队在塞得港着陆并占领了运河北段。
    同日,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决议,要求埃以停止交战。
    苏伊士运河随即被关闭,埃及先后沉船47艘,苏伊士运河彻底断航。
    此时整个欧洲的石油,都需要从中东运输,而美国的石油,也大部分需要从中东运输。
    而苏伊士运河是必须的通道。
    不然,油船只能绕过好望角,抵达欧美世界。
    但这样一来,欧美的运输路线,都长了一倍;再加上好望角风大浪大,小型油船根本无法通过。
    一时间,世界各大船东纷纷停止运输,将运输价格炒高。
    中东至欧洲原本4~5美元一吨的运费,以成倍成倍的价格开始暴涨,很快涨到35美元每吨以上。
    油船的运输价格上涨,货船的价格自然也不会例外,很多货船原本也是要通过苏伊士运河,如今也只能绕道好望角。
    此时。
    有船的就是大爷!
    各大石油公司开始疯狂抢租船只,再不问这些船只属谁所有。
    运费随之疯涨。没有人能准确预言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因而,现在立即抓住一些船只,是那些石油公司的老板们必须要干的事。
    战争出现的巨大运输真空,因为其他船东的船或因合约在身不能加入这场利润极高的角逐,或因还在其他遥远的地方,一时半会儿不能赶到这里。
    唯独环球航运在停泊在沙特、阿曼、阿联酋、伊拉克等处的港口,随时可以加入运输。
    埃索石油的运输主管牛登,向上司汇报:
    “洛克菲勒先生,我们的石油已经很紧张,需要马上从中东运输。但现在,那些可恶的船东纷纷要价高昂,运费已经涨到45美金每吨以上,他们依旧不满足!”
    洛克菲勒三世马上说道:“马上联络环球集团,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完成我们的运输任务,以后我们将长期建立合作机制。至于运费价格,就按照现在的运费给,和欧美船东一个价格!他们有大型油轮,只有他们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这个时候,小油船已经不顶用了。
    而一旦石油储备枯竭,那么美国的经济就会遭难。
    “好,我马上联络环球集团!”
    在牛登离开后,洛克菲勒三世陷入沉思。
    “是运气,还是眼光独到?”
    他开始思考陈光良这个人来。
    石油公司联手想搞垮陈光良,但在这个过程中却使他成了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
    吉达港。
    陈光聪此时激动的望着港口的环球集团的大型油轮,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环球集团居然发达得如此的快。
    运费涨了六七倍,但距离才远一倍而已,而且港口的时间是不会涨的,业务而且还繁忙,根本没有停留的时间。
    “这一波行情,只要坚持一年,环球集团将赚取8000万美金的财富。”这是大哥在他临走时,给他的话。
    好家伙,8000万美金,相当于近5亿港币。
    “陈先生,德士古、埃索、蚬壳都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马上替他们运输石油!”属下找到陈光聪,兴奋的汇报道。
    “报价呢?”
    “都不低,蚬壳公司(壳牌)报价是35美元一吨,埃索报价46美金一吨,德士古报价47.5元一吨,资金到港就支付,而且业务不会停。”
    陈光聪马上说道:“好,我们马上安排运输。”
    随着他的一声命令,环球航运在吉达港的油船,纷纷第一时间装起石油。
    11月中旬,一则西方媒体的报道,让环球集团和‘船王陈光良’再次名震天下。
    “手握40万吨的油船,超过日本的油船总和的环球集团,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宰者。”
    “陈光良,真正的世界船王,一个拥有近百万吨船只的船王!”
    这些消息,很快传到香港,将整个香港都掀翻了!
    他们知道陈光良富裕,但没有想到如此的富裕。
    环球集团到底有多少船只,一直是一个秘,这次借助西方的媒体,大家总算可以大概了解了。
    “天啦,听说现在的运费都涨到20~40美金左右一吨,这100万吨运输一趟,岂不就是两三千万美金?”
    “我觉得环球集团没有一百万吨,据说是80万吨。但不管怎么说,环球集团这一次赚大发了。”
    东京。
    一间会议室里,陈光良代表环球集团,正在和日本邮船公司商谈。
    相比较欧美的经营方式,环球集团在日本经营则不同,陈光良还是希望以‘长期合约’为主。
    加上日本航运公司的主动接触,表示愿意以高价签署长约。
    日本邮船公司的社长安田言一,主动说道:“陈先生,我们愿意以三倍左右的价格,签约我们已经合作的货船、油船,期限可以三年以上。”
    他太急了!
    现在运费上涨速度太快,而且还没有船。
    哪怕日本造船已经和英国一样厉害,但造船也是需要时间的。
    环球航运和日本邮船公司的合作船只,包括十几艘万吨货船,还有2艘2.2万吨的油船,基本上都已经到期。
    一些本来七八月就到期了,但环球集团并没有急着续签长期合同。
    陈光良说道:“我不是太贪心的船东,针对和日本航运界的合作,我也更看好长期合同。毕竟做航运就是如此,今天和明天相差可能悬殊。”
    既然日本人主动求合作,他自然欣然答应。
    长期的价格虽然低,但这一波航运高潮,估计也就持续到明年五六月份,所以若是高价签署三年的合约,理论上赚的是差不多,甚至还略有多余。
    当然作为日本的合作方,他们现在担心运力不足,急着运输业务,更担心苏伊士运河一两年也不开。
    三倍的价格,相当于今年的长期价格三倍,实际上此时短期运费涨了四五倍。
    前世的包宇刚,便是正好手中的一条8000吨船只这个时候到期,日本客户以几倍的价格签下,让他顺势扩大了船队。
    安田言一顿时高兴的说道:“那真是太好了,陈先生不愧是我们日本的朋友!”
    他事前还担心,陈光良为了更高的利润,采取和欧美一样的做法,短期高价;甚至,将亚洲的船只派往欧美,赚钱更值钱的美元和英镑等。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
    陈光良在日本和几家合作大企业,纷纷签署3~5年的长期合约。
    有了这些合约,整个五十年代已经不用担心了。
    当然五十年代末,世界航运会进入一个寒冰期,大概是在1959~1961年。
    针对这样的周期,陈光良很简单的操作手法,那就是只要负债率不高,就无需担忧;反而趁着这样的寒冰期,造船便宜,大举进行扩张才对。
    陈光良预测这一波环球航运可以赚8000万美金,显然这还是一个低估的数字。
    如此庞大的一笔财富,该如何去使用,也是一个新的需要考虑的事情。
    去造船?
    显然不行,1959年便是航运寒冰期,如果1957年开始造船,显然正好就碰到航运寒冰期。
    要造船,也只能1959年开始大批量造船。
    那个时候,日本似乎可以造十万吨的油轮,而且造价也能便宜很多(日本造价本身低,再加上航运寒冰期)。
    当然在1957~1958年期间,若是有合适的二手船,可以适当的补进来。
    所以。
    如果赚到这八千万美金,至少要拿出二千万去投资全球资产。
    香港还是太小了。
    其实,在这一波‘事件’当中,陈氏家族不仅仅是在航运上获利,还在美国、英国的股市中‘获利’。
    这个所谓的获利,就是提前清空了股票。
    利用高抛低吸的原则,年底重新开始建仓。
    当然。
    这里面也就小几百万美金的利润,算不上什么赚大钱。
    不过,以陈氏家族现在的体量,以后的投资肯定非常分散;
    投资回报率也不会有香港的投资那么高,但哪怕一年20%的增长,将来也是恐怖的数字。
    纽约的港口,陈光聪看着环球航运的大油轮驶入港口,然后又采取小油船卸货,毕竟港口还不能直接大油轮卸货。
    “走,该去向埃索石油结账了,然后马上安排船再跑吉达港。”安排好卸油事宜后,陈光聪果断带着人朝着埃索石油公司走去。
    仅用三十六天时间,就到账200万美金,这个世界没有如此赚钱的生意了。
    来到埃索石油公司后,财务爽快的付钱,没有丝毫的拖延。
    很简单,如今的环球航运是在救埃索石油的命,如果没有环球航运,美国都要陷入缺油的处境。
    牛登随即和陈光聪说道:“小陈先生,麻烦你们的船只马上再去吉达港,那边已经等着装货。这次,我们价格给50美金一吨!”
    好家伙,主动给涨价,陈光聪心里明白,这埃索石油公司缺油了。
    他真是佩服大哥,此时的各家石油公司,是求着环球集团运输。
    就算这个风头过后,环球集团也不会缺业务,也不会再被针对,因为欧美的船东,现在比他们狠多了,有船东甚至开价60美金一吨,爱运不运。
    相比较环球集团,不仅一次性运输石油多,能解决各大公司的急需问题,而且价格只需要根据市价来就行。
    “没问题,我们的船员比美国人肯吃苦,他们不需要休息,马上就可以朝着吉达港去,而且我们是新船。”
    “那太好了!我有种预感,香港将成为下一个希腊,而你们环球航运将是香港的航运代表。放心,我们会长期考虑合作的。”
    “没问题”
    拿到钱,陈光聪自然指挥船队第一时间起航。
    环球航运的两千海员,此时都全部没有假期,但大家毫无怨言,因为公司已经承诺涨薪15%。(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