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十年(求追读,求月票)

    岁月无声,洪流奔涌。
    时间来到绍圣410年春。
    整整十年光阴,在安西的日升月落、万眾砥礪中悄然滑过。
    当安西的商路如血脉般四通八达,將繁华输往八方。
    当关於这片神奇土地的故事,歷经口耳相传,添上了无数传奇色彩,如风一般席捲整个大周疆域……
    一个崭新的名號,便在那些惊嘆与嚮往交织的传说中,渐渐取代了安西府的本称——黄金府。
    安西王府。
    夜色瀟瀟,月华如练,静静流淌在静謐的庭院之中。
    江昭明盘膝坐於院中,一棵有著晶莹剔透叶片宝树下的蒲团之上。
    这棵宝树乃是他以一道紫色气运换来,能够自主聚集周围天地灵气。
    对於神通境之上修士的修行,有著极大裨益。
    江昭明身影在清辉下凝然不动,仿佛与这方庭院融为一体。
    十年光阴,並未在他面容上刻下明显的痕跡。
    唯有一双眸子,深邃如渊,仿佛沉淀了无尽岁月与磅礴伟力。
    他周身气机內敛,却如同沉睡的火山,一旦引动,便是石破天惊。
    若有神通强者以灵元探察,便能骇然察觉他体內灵力奔涌不息,其势如大江奔流,浩瀚无垠。
    神通境圆满!
    这十年,他未曾有丝毫懈怠。
    万法皆通的旷世天赋,让他以惊世骇俗的速度,跨越了神通境的层层关隘。
    仅仅十一年的神通境修行,就让他修为来至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神通境圆满。
    而除了他自己的修为变化,安西府其它强者的实力变化也十分巨大。
    首先是他麾下第一將领万东来,他在江昭明赐下一道紫色天赋后,已经来到万象境圆满,即將突破金身。
    而赵率教於一年前,领先其他神通將领,率先突破至万象境。
    隨后安西军中的一位副將,黄极昊也於一年前突破万象境。
    至此父皇要求的5位万象境,江昭明实际上也经完成了其中2/5。
    至於说为何是实际上,因为江昭明还为安西军“杜撰”了另外2位並不存在的万象境將领。
    所以除去万东来以外,安西府在明面上一共有4位万象境,距离父皇的要求只差1个。
    江昭明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將来他手下,“忽然”多出某员大將,能够及时让这位將领身份得到洗白。
    反正安西军驻扎在死亡沙海,真正了解他们的人又没有多少。
    而安西府中,实力达到神通境圆满,能够衝击万象境的人选,除江昭明自己之外。
    还有秦琼、阿鲁巴、秦巍、程咬金、郭怀安、伊犁军主帅黄凡和安西军另一位副將阿西木。
    其中秦巍得以突破,也是多亏於江昭明赐予其一道紫色天赋。
    不仅让他得以在神通境走得更远,也让他有了晋升万象的机会。
    江昭明这大舅与之前的他一样,並无太强的修行天赋,放在秦家血脉中简直是个异类。
    不过还好,江昭明有气运长河这种逆天之物,足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而郭怀安则是身份,被江昭明用数年时间洗白,成功入了安西府编制。
    除了这几位最重要的將领之外,江昭明麾下也有不少將领突破,甚至不乏几位神通境后期强者。
    可以说目前安西府的高端战力,比起十年前高了数倍不止。
    而这翻天覆地的变迁,又何止於军中诸將?
    十载春秋,弹指而过,整个安西早已换了人间。
    这种巨大的变化,不止发生在各位將领身上。
    更加直观的巨变,莫过於安西府这片土地,所承载的生命之重。
    隨著持续不断的人口吸纳狂潮,再加上府內百姓的自然繁衍生息。
    十年过去,安西府的人口总量,已如滚雪球般突破了十亿大关。
    曾经的荒凉安西大地,如今虽算不上人烟辐輳,但也繁华了数倍不止。
    那些自大周关內进来的百姓和家族,脚步逐渐蔓延至整个府东地区。
    其中伊犁郡人口变化最大,数量达到了2亿人,其中仅安西城外城就有2000万百姓。
    內城更是气象非凡,早已不是当年模样。
    来自大周关內的世家大族,纷纷选择在这座象徵著安西最高权力与荣耀的城池扎根。
    他们耗费巨资,请动能工巧匠,建起了一座座恢弘壮丽的府邸楼阁。
    然而,安西百姓最深刻的变化,还不是出在人口的数量上。
    真正的巨变,正悄然发生在每一个街巷、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童的心田。
    那就是西域、大周关內两种文化的融合。
    隨著江昭明投入巨资,在安西府全境,推行强制六年官学教育。
    无论关內移民子弟,还是西域孩童,凡適龄者,皆需入学。
    官学之內,传授的不仅是武艺、识字、算学基础,更有核心的“大周家国、安西家园”之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忠君报国,守护乡土。”
    “安西,乃大周之安西,亦是我等生於斯、长於斯、奋斗於斯之家园!”
    这些观念,经由饱学儒师之口。
    日復一日,春风化雨般,浸润著学堂里无数稚嫩孩童的心灵。
    家国一体,安西即家,大周即国的意识,如同种子,深埋进新一代安西人的血脉之中。
    奇妙的变化由此產生。
    那些在官学中接受了统一家国观念薰陶的孩童,回到家中,便成了小小的传道者。
    他们用稚嫩却认真的话语,向操著不同口音的父母、祖辈,讲述学堂里听到的“忠义”、“家国”。
    关內移民百姓,听著孩子讲述对“安西家园”的认同。
    他们心中那份,因迁徙而產生的疏离感,渐渐被归属感所替代。
    西域家庭的父母,听著孩子用流利的官话,
    讲述大周的歷史与荣光,讲述安西作为大周西陲屏障的责任。
    潜移默化中,民族差异在消融,家国情怀在生长。
    除了最基层的百姓之变,安西府的“上层”之变也同样显著。
    得益於那份江昭明那份,不断补充的人才名册。
    安西府得以从茫茫人海中,精准发掘出大量天赋异稟的將才、治理能臣、巧夺天工的技术大师。
    其中佼佼者,歷经数年磨礪与江昭明暗中的心性考校,如今已能独当一面,成为支撑安西巨厦的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