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哈佛对小作文的反应

    第128章 哈佛对小作文的反应
    小作文这种东西,无论在东大还是米国,基本都一个套路。
    凭空捏造,混淆视听。
    永远只说对自己有利的,对自己不利的只字不提。
    事实有利时强调事实;
    规则有利时强调规则:
    如果哪边都不占理,那就把水搅混。
    黑妹安吉尔的套路正是如此她绝对不会强调是主观认为自己被摸了屁股,而是用含糊不清的语调,强调自己在神圣的哈佛校园內部,遭受到种族和性別的双重歧视,这种行为是反dei,反政治正確。
    突出的重点是自己身为非裔女性,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这是时代的退步,是思想的歧视,是种族主义的觉醒,是对多元、平等和包容的玷污。
    她为自己贴上了“非裔”、“女性”、“少数族裔”的標籤,外加“哈佛”和“种族歧视”这样的字眼,一时竟引爆网络。
    她的帖子很快占领推特,脸书,ins等网络社交平台,甚至吸引了一些女权和黑人大v的转发。
    “哦,我的天吶,在神圣的哈佛校园內部,竟然出现了这样令人髮指的事情!”
    “很难想像,这是在我们国家最顶级的学府中,爆发出来的歧视事件,难道我们还生活在三角贸易时代?”
    “当非裔女性在校园中遭受歧视时,我们的哈佛教授们正在做什么,请问克劳丁·盖伊校长(哈佛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校长,能上位是因为正確buff叠满了),你又在做什么?!”
    网络舆论持续发酵。
    各大电视台都竞相报导相关话题,甚至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將此事都加入到了直播討论中。
    “欢迎大家收看纽约电视台,今日我们的討论话题將围绕一位非裔黑人女性在哈佛校园內遭受种族歧视作为主题,请问评论员你们队此事怎么看?”
    “我认为这是结构性暴力下的双重困境,关乎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与抗爭之路!”
    同样也是黑人的专家评论员,在镜头前开始侃侃而谈:
    “黑人女性的双重压迫植根於奴隶制时期;在种植园经济体系中,黑人女性被物化为生產工具和性对象,承受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剥削。这种歷史创伤在黑人群体中代际传递,形成了独特的集体记忆。”
    “种族歧视与性別歧视的叠加效应在制度层面得到延续;从就业歧视到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从医疗保障的缺失到司法系统的不公,黑人女性在各个领域都面临著系统性排斥。这种排斥不是偶然的,而是植根於社会结构的深层机制。”
    “社会制度的系统性排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住房政策中的种族隔离、职场中的玻璃天板、教育体系中的资源分配不均,这些制度性障碍构成了一个难以突破的压迫网络,这都为当代非裔黑人女性造成了事实上的困境,这是整个米国社会的错!”
    一番鏗鏘有力的击之后,电视台进了一小段gg。
    “抗爭,我们女性需要抗爭!”
    等镜头再次切回来时,轮到另一位非裔女性专家发言。
    “黑人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为打破双重压迫提供了理论武器和实践路径。从索杰娜·特鲁斯到安吉拉·伊冯娜·戴维斯,黑人女性主义者们不断拓展著抗爭的边界,构建起独特的解放话语体系。”
    “我同意刚才教授的说法,我们黑人女性的双重压迫问题不是某个群体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是米国社会的错,是长期由白人统治的上层阶级对我们少数族裔的压迫!”
    女性专家衝著镜头,用高亢尖锐的语气强调: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权力结构和价值观念。在追求种族平等和性別平等的道路上,黑人女性的抗爭將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真正理解並解决黑人女性的困境,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平等和包容的社会!”
    哈佛大学,校长室。
    克劳丁·盖伊校长都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起网络谣言,就被董事会喊来学校开会。
    “校长,萨默尔教授也到了。”
    “好。”
    不算宽的校长室內,挤了將近10位哈佛正教授和讲席教授,这都是全米有名的顶级学者。
    “所以,谁能告诉我,这件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克劳丁·盖伊看向其他人。
    可教授们也都是两眼一抹黑。
    他们一把年纪,也不用推特和脸书,怎么知道发生了什么。
    “萨默尔?”
    最后,克劳丁·盖伊只能看向法学院的负责人,一位眸光夹杂些许阴的高瘦白人老头。
    “克劳丁校长,你確定要在一个非裔女性遭受种族歧视的话题中,寻求我这位白人男性的意见吗?”
    “看来,你好像清楚事情经过?”
    “其实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我会上推特和脸书关注校园最新话题。”
    萨默尔冷冷一笑,话里似有嘲讽的韵味。
    “所以,这位黑人女性学员,是否遭受了种族歧视?”
    “作为法学院的讲席教授,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我只能说从头到尾都只是这位女性学员的一面之词,並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来佐证这一观点!”
    萨默尔一言否决了网络上的谣言。
    正应了那句话:谣言止於智者。
    但很可惜,网络上的智者永远是少数,而多数人都是纯粹看热闹的吃瓜群眾。
    他们只有一个特点:看热闹不嫌事大!
    所以网络上的舆论並没有被少数的聪明人点名,反而还愈演愈烈,甚至烧到了哈佛校园的最高层。
    “虽然你说得有道理,但包括cnn,nbc,cbs和纽约时报在內的多家媒体,都想要就非裔女性和种族歧视等话题,对我们哈佛进行採访!”
    克劳丁·盖伊校长特意强调了一遍媒体的名字,语气幽幽道:“你知道他们的目的!”
    “当然。”
    萨默尔教授点了点头。
    媒体嘛,为了热点和流量,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至於真实性?
    真实性哪有流量重要?
    赚钱嘛,不磕馋。
    “记住了,媒体记者们来者不善,所以这事要怎么处理?”
    校长环视全场。
    教授们都感受到了压力,不过不是对这位叠满正確buff的校长,而是对以cnn为首的多家重量级媒体。
    “將那个涉嫌种族歧视的男生开除,你们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可行。”
    “对,支持!”
    有人提议,自然有人跟风。
    “哦,天吶,就因为没有实质性证据的网络谣言,你们打算开除一位哈佛新生,万一这件事是假的,你们难道要让哈佛的名誉扫地嘛?”
    萨默尔教授发出阴阳怪气的调侃。
    “萨默尔,那你有什么办法?”
    校长也知道网络舆论凶猛,那些媒体为了流量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所以她急需解决之策。
    “我的办法嘛,其实也不难—
    萨默尔沉吟片刻,出主意道:“为什么不让两位学生一起把话说清楚呢?”
    “你的意思是,让他们各自自证?”
    “问题既然出在学生身上,那么將问题拋回去才是最优解。”
    萨默尔起身离席,边走边说道:“我真是服了你们,何必要为了一件可能是莫须有发生的事而陷入精神內耗,这一天天的,多点鬆弛感吧。”
    一眾教授和校长顿时面面相。
    “那么,將问题丟回去?”
    “我觉得可以。”
    “萨默尔说得对,问题既然来自学生,那就让他们自己解决,我们提供一个机会就可以了。”
    最后,教授们达成统一意见,让苏杰和安吉尔当面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