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最后一击

    第76章 最后一击
    李长安的话半真半假,计划有变,但也没到连饭都顾不上吃的程度。
    他主要还是不想见老张头,一见面就跟训孙子似的。
    上了马车,这回直接奔报社而去。
    路上经过河工营,富柔叫停了车,让他下来复述了一遍当天的情形,搁那演示了半天。
    “听起来一切都是巧合,你恰巧因为穿了一件铁甲衣跑不快,又恰巧钻进了一条死胡同,又恰巧当日码头没活,所有人都在家。所以,才造成了围观。只能说你不走运,所有的巧合都赶在一起了。”
    旧地重游,心中不免感慨,歷史的惯性真他妈的大。
    差点就把小命交代在这里,所有的巧合都赶在一起,那就肯定不是什么巧合。
    俩人分析了一通,没找到更多的疑点,继续启程。
    “你是说,当天那个人杀你的时候像个死土?”
    李长安趴在马车的窗户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跟富柔聊著天。
    “是啊,当时踩踏已经发生,他是扑过来向我刺了一刀。无论中不中,他都不可能站起来,下场肯定是被踩死。而且我当时看见他的意志非常决绝,不像是一时衝动那种二百五。”
    “那就奇怪了,以我所知,王家三代读书,並没有养死士的传统。而以他的身份地位,也用不著做这种事情。真想杀你,前面就不会有一群人出来堵你的马车。这前后矛盾之中,一定就有布局人的疏漏。咱们好好想想,一定能找到蛛丝马跡。”
    俩人分析看案情,车子很快就到了曹宅:
    如今报社这边已经有了门岗,外围还有曹价派来巡街的家丁。
    两人亮明身份,门房进去通报,等熟人出来迎接。
    “瞧著有点意思,管的跟军营一样,令行禁止啊!”李长安的讚嘆,让富柔心里出现了一丝灵感。
    不多一会功夫,钱韦唐从院子里出来,离著大老远就打招呼。
    见了面,围著李长安转了好几圈。
    “怎么还胖了呢,真没事了?”
    李长安伸开手臂,甩了甩袖子,踢了踢腿。“好利索了,现在就等著首刊发出,咱们一起去匯悦楼庆功!”
    “放心吧,已经印了三千册,发行日定在七月二十二。韦明去了城里,正在筹备开市的典礼。”
    果然,事情是自己的才上心。
    当了总编,大大小小的事情不用自己操心,人家就办得妥妥噹噹。“走,进屋,我看看成书!”
    进了院子,这边大开大合,颇有燕赵之风,
    可在富柔眼里,这哪儿行,到处都是防御漏洞,一旦被贼人突入,连个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她决定,以后结婚还是住在富宅的好,起码心里踏实。
    进到总编的书房,地上著一堆散发著油墨味道的新书,钱韦明的桌上,也堆著十几册。
    封面有好几版,有画著运河的,有画著江南码头的,还有画著开封城的。
    钱韦唐拿起一本,上面画著汴京的俯视图,“这个是终稿,你当时...身体不適,我等开了几次会,后来定了这个。”
    翻开之后,先是封面寄语,后面是目录和摘要,然后才是正文。
    三人坐下,钱韦唐忙著泡茶,李长安和富柔捧著杂誌看了起来。
    没了自己,钱韦明果然保守了许多,创刊头一篇社论,居然写的是汴京城的歷史变革。
    这玩意有什么好写的,了解的人不用看,不了解的人也不在乎,纯属文人自嗨。
    再往后,用十五页的篇幅,详细的分析了现行的马政;还有常规的一些板块,点评一些商业业態,记录一些基础物资的价格变动;在之后,是关於新政的点评,尤其是青苗法的实施情况。
    很可惜,刘三强的“风流榜”被砍掉了,只剩下一点关於樊楼和魁的介绍。
    太平了,一点火药味儿也没有。
    自己两篇稿子,无论是扒皮王安石的《一个圣人的诞生》,还是《王党点將录》这才叫爆炸。
    要是就这么发出去,以后的基调可就定下了,將来谁还能把財经周刊当成时代的分水岭。
    不行,得想个办法改过来!
    他故意哎了一声,掏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稿件。
    “韦唐,你来京城一趟,就是为了观赏汴京得风土人情么?”
    钱韦唐拿著李长安的稿件,从头到尾,快速掠过。果然,字字如刀,更像是一封战斗文。
    文章从经济的角度,解释了所谓“圣人经济学”。
    也许此前从没有一个读书人认真想过,当圣人居然是一笔好买卖。
    別看炒作经学传家很费钱財,只要名声立住了,很快就有豪门前来拉拢,送上幕僚或者西席的职位。
    拉拢豪绅之后,名声和钱都到位了,就可以炒作下一代,捧出来一个所谓神童。
    神童不好赚钱,要继续培养,普升为青年才俊。
    这时候,门第相当的,就可以尝试跟士族去联姻。万一不成,也能娶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自已奋斗考进士。
    上限是李白,娶了丞相千金;下限是苏軾,娶了乡贡进士王方的宝贝。
    到了这时,就该广交士林好友,参加各种诗会雅集。给人写写诗,没事儿互相吹捧一番。等个三年五载,自己的名声夯实了,便可以进行下一步。
    再往后,又得钱。
    多雇一些爱钻研经义的学究,编书成册,重解五经。当然,实在胆子大,也可以直接注四书。
    书籍一成,多找些朋友辩论,把“思想成果”传播出去。
    吸引穷乡僻壤没见识的笨人到自己的书院读书,用个五年八年,洗出来一批能把自己思想倒背如流的门徒。
    再拒绝几次当地府君的徵召,或者运气好,直接拒绝皇帝的詔令,这名声一下就传开了。
    到此,就可以算是准圣级別,还差一点足以破圈的功业,便能铸就金身。
    只是这最后一步最难,想要成就功业,非得天时地利人和全在。要有天下豪门的支持,有朝廷重臣的协力,有百姓万民的期待。少一点点都不行,否则顶天就是霍光、王莽、郭子仪一流。
    传奇一一思想一一功业,三位一体。
    对照本朝的范仲淹和王安石,范公在成圣的路上,差了人生的传奇性和功业的震撼性,
    做圣人,要从娃娃抓起,范家下手太晚了。
    做圣人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是可以打造一个跨越歷史周期的千年家族。
    在这个缺乏共识的时代,名声就是一种跟黄金等价的资產,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终极財富形態。
    歷数春秋以降,孔孟王张,全都是靠著名声,经歷动乱而不倒。
    这不是什么秘密,所有世家在守护的“家学”,本意上就是为了给家族镀金,赚取名声用的。
    然而,对於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跟圣人生存在同一个年代,是一场灾难。
    圣人向上爬的每一步路,都是以普通人的血泪作为阶梯的。
    你刚开蒙,人家已经出口成章,老爹老妈只会拿著条催促你多向人学习,別浪费了家里交的学费。
    等你好不容易学会了作诗,人家已经获得了学政官或者县令、府君的讲评,名声显於乡里。
    一步慢,步步慢,等有一天你抬头,只能仰望他们高高在上的身影,发出无谓的感嘆。
    最可怕的是,你出不了头,人家有一天却身居高位。
    大笔一挥,把你作为了千秋功业的代价,
    所以,一个良好的,以人为本的世界,不应该追求有这样的圣人。
    一群欺世盗名之徒,损天下而肥己的餐餮,应该人人得而诛之。
    看完文章,钱韦唐有些心惊肉跳,明目张胆的影射当今宰相,咱这邸报还能办下去么?
    虽说掛了御史台的牌子,可总归还是个民间小报,这么作死,真的好么?
    钱韦唐灌了一大口茶压惊,寻思了老半天,找出一个理由。“下期吧,等韦明回来,你们再做商量好不好?”
    他以书籍已成,重印需要再次排版,浪费钱財不说,主要是破坏了发行计划。
    李长安毫不气,“没事儿,做个夹页就是了!”
    夹页,这东西从唐朝纸张繁盛开始就有了。那时候刻版印刷最多的是佛经,佛经只印原文別人也看不懂,这时候就要有大和尚来讲解。读书人不一定有时间听讲,於是寺庙就把多位和尚的讲解结集,通通钉在一起。
    有时候出了新的解读,那就刻上几页版,印成书页,单独发行,由书籍拥有者进行二次装订。
    钱韦唐无比羡慕自己的弟弟,要是今天去城里的是自己就好了。
    印吧,將来钱家肯定是王相公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印,面前这位可是大宋財经周刊的总老板,手里掌握著办报经费,还有一系列后续的发展思路。
    “这.
    “什么这啊那啊的,此次发难,必要將王介甫赶出京城。你怕什么,一个不在京城的参知政事八回去的路上,富柔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跟王安石不死不休。
    如今王相公已经朝不保夕,两次被气晕,就差乞骸骨了。这么一篇文章出去,少不得又要被扎一回。
    “你还记得在学校时,我舅舅说他是被宫里旨意释放的么?”
    富柔点点头。
    “我有一个猜想,宫里一-变法派--保守派,至少每个阵营里的聪明人,都在演,而且他们也知道对方也在演。”
    富柔摇摇头。
    “王安石,是宫里推出来跟三朝元老们抗衡的棋子。我不想让王安石的新政破坏了我喜欢的东西,就得变成另一个王安石,才能得到宫里的支持。
    “所以,我也得演,而且还要演的比別人认真!”
    富柔不解道:“这就是你赶尽杀绝的理由?”
    李长安自信的下了个结论:“追求成圣的人,对別人狠,对自己更狠。王安石的杀手就是逼宫,等著晚上的消息吧,估计他已经出手了。而且会让我们所有人都很被动!”
    他猜的不错,此刻,王安石正推著一副棺材,叩开了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