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修炼风遁

    第525章 修炼风遁
    齐仁天尊之名,李相鸣如雷贯耳。
    这是道教三大天尊之一,世世代代受到修真界的供奉。
    如青羊道人初入蒲东,在荒无人烟的蒲阴山外修建道观,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普济、齐仁和御明三位天尊的雕像捏出来,摆在正厅,日日参拜。
    别说青羊道人,就算是李家这样的世俗家族,在祭祀先人之时,也要祭拜三大天尊。
    无他,世间万法,皆来源于道。
    普济天尊,其实就是陈祖!
    陈祖不仅提出修真论和灵根说,还在只有炼气士的上古时期,提出筑基的概念,可以说,他开创了道途的先河。
    道教因此认定他是道教先师,并尊为普济天尊。
    而齐仁天尊,则是道教的创始人!
    中古时期,修真界依照陈祖的理念,得到长足发展,有惊才艳艳之辈,在筑基后面,又自创金丹法门,将修士伟力,推到了新的高度。
    然而,之后的修真界便停滞了下来。
    当时的修士,已经普遍意识到法力的重要性,可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丹田能装载的法力就那么多,仿佛金丹已是道之尽头。
    齐仁天尊横空出世,不仅提出仙人假设,将道教发展壮大,还首先提出“凡躯终有限,返濮始近道”的理念,开创了一条从未设想的道路。
    即以元婴之躯,再续道途!
    更为夸张的是,齐仁天尊又完善了后续的多个境界,并一一验证,最终成功飞升。
    自他之后,道教的威望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凡修炼之人,皆以道修自居。
    尽管如此,道教也没能如齐仁天尊所设想那般,永存于世。
    这个臃肿的教派,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御明天尊作为中兴者,组建道庭,强行将道教续命了十万年。
    但在御明天尊飞升后,道教顷刻间分崩离析。
    不过,道教虽然没了,修真界的发展却愈发蓬勃,数以万计的宗门崛起,有的继续以道门自居,有的则自立门户。
    尤其是进入近古时期,传统的修真四艺,一下子扩充到百艺,大大丰富了修真界的手段和资源。许多修士不必进入宗门,也能修炼下去,修士的数量百倍于从前。
    话说回来,齐仁天尊还有一个特殊身份!
    根据修真界考证,陈祖所在的年代,最多修炼到筑基境界。而齐仁天尊,则是修真界第一个明确记载飞升的仙人!
    这些都不算是秘密。
    但异灵根的源头,竟也在齐仁天尊身上?
    刘雄玉似乎知道李相鸣的震惊,给了他好一阵消化时间,这才继续道:“你应该听过雷法吧?”
    “嗯。”
    李相鸣点了点头,他不仅听过,还见过!
    当时在绿云洞,他险些没被赵月的掌心雷给轰死。
    刘雄玉再问:“那你可曾听说过风法、冰法?”
    李相鸣想了一下,轻轻摇头。
    修真界好像没有风法、冰法的概念。
    至少他从未听说过。
    刘雄玉解释道:“这是因为除了齐仁天尊,其他异灵根修士都不愿将自己的本事传出去。时至今日,雷法已在修真界广为传播,不少大宗门都有雷法传承,所以你看到雷法修士,不会去想他们身上的异雷灵根,这是正确的。他们本就没有所谓的雷灵根。
    其他异于五行的法术,在修真界几乎见不到。世人对这些特殊的能力好奇,又苦于没有了解的途径,只能将它们的存在,继续归咎于盛极一时的异灵根假说。
    等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所谓的异灵根,就变成了后天灵根,与先天的五行灵根区别。但真正能够了解它们真相的,依旧是极少数人。”
    李相鸣恍然大悟,他初次见到赵月出手,将其认为雷法修士,而看见刘雄玉的风遁,则认定其为异风灵根修士。
    这是下意识的判断,他自己也说不出缘由。
    原来是雷法的存在感,远高于雷灵根。
    李相鸣有些激动,起身问道:“莫非刘寨主也没有风灵根?”
    “我说了,不存在风灵根!”
    刘雄玉斩钉截铁,随即缓了一口气,答道:“如果有,它也应该被称呼为风法。紫阴洞苏家便是风法的传承者,并且传承多年,我最多追溯到那位从无量剑宗出走的苏氏元婴。之后苏家风遁便绝迹多年,直到妙音真人出现。
    妙音真人虽然擅长音律,常以琴音对敌,但她的风遁同样令人闻风丧胆。而我们在地宫遇到的那位‘妙音’竟然不会风遁,且宣称精通傀儡术,简直破绽百出。不过她应该也是苏家后人,否则不至于驻守紫阴洞,就是不知道她冒充妙音真人的目的何在。”
    李相鸣听到这里,这才明白当初刘雄玉为何一口咬定妙音真人是假,原来是对方没有苏家标志性的风遁。
    苏晴好像也没有。
    两位苏家后人,都不会风遁,这未免太奇怪了吧?
    李相鸣表情有些疑惑。
    “这并不奇怪!”
    刘雄玉补充道:“我尽量说得详细一些,灵气有五行之别,法力却没有。这是因为无论何种灵气,经过灵窍的淬炼,都会变成相似的法力气团,区别在于它们是否更多、更精纯罢了。
    但法术又有属性之分!
    原因在于灵窍的多样性。大部分灵窍,都只能起到将灵气淬炼成法力或者提纯法力的作用,少部分特殊灵窍,却让法力滋生变化。不同的变化组合起来,能够产生质变,最后释放出效果惊人的五行法术。
    你可能会想,灵窍只能诞生五行法术吗?
    事实上,差不多是这样。
    单个灵窍对法力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
    修士们练习法术的目的是什么?不正是为了杀伤敌人吗?
    复杂的灵窍组合,会让法术的释放变得漫长,没有实战价值。加上对灵窍认知的局限性,以及陈祖‘灵根说’早早就将灵气和灵根划分五行,导致古修普遍认为,五行法术便是法力的全部运用。
    其实仔细想一下,即便是五行法术本身,也是有区别的。你是水法修士,应该和同族的水修切磋过吧?”
    李相鸣不由点头。
    他和李相成曾一同修炼过“魅影骇浪”这门法术,李相成钟爱于势,而他偏向于巧,最终两门相同的法术,所展现出来的效果略有不同。
    此外,章敏、方仁奎等绿云洞精英弟子的“惊涛裂空掌”,也与他的有所区别。
    刘雄玉摇了摇头:“这只是你们对法术的理解不同,导致你在搬运法力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更多或者更少刺激某个灵窍。
    如果是刺激众多全然不同的灵窍呢?
    有人的水法温度极低,寒气即可杀人;有人的水法一滴千斤,既能有效压制敌人,也能凭借密度带来的防御力保护自己;还有人的水法,具备腐蚀性,就连法器都能溶化。这不是异水才有的能力,而是修士实打实可以修炼出来的!本质上,它们还算作水法吗?”
    李相鸣微怔,一时竟不知道如何回答。
    刘雄玉又道:“它们之所以与你理解中的水法大相径庭,在于使用的灵窍组合不同。古修难以突破思维的局限性,所以他们的时代,不仅没有其他属性的法术,就连五行法术的类型也很少。齐仁天尊却不走寻常路,通过不断挖掘灵窍的奥秘,尝试各种办法,最终独创出了雷法。
    雷法要用到的灵窍,远超普通的五行法术,风法同样如此。二者的区别在于,雷法经过几个时代的传承,虽然散落四方,但总体变得成熟,所用的灵窍倍减,修炼难度也大大降低。而风法长久以来都是吝教自专,缺乏交流,这让它们的修炼难度还停留在古时候。即便有个别宗门获得风法,也经常自己就断了传承。
    环云寨就是典型案例。
    他们作为苏家后人,一直保留着风遁传承,哪怕找不到紫阴洞,也有机会立足于世。
    然而,环云寨直至被灭门,也没有人修炼出风遁。
    我本是木崖子派到环云寨的卧底,后与苏晴互生情愫。当时木崖子不断追杀苏晴,她无奈之下,只好同意让我一试。我修炼了足足三个月,略有眉目,还以为就此能摆脱木崖子。却不想木崖子已经追上我们,最终将苏晴带走。”
    刘雄玉说到这里,脸上闪过一丝痛苦。
    很快,他恢复神态,表情仍有少许落寞:“我好不容易找到苏晴,可她……她不肯原谅我!当然,我也不敢奢求她的谅解。若能死在她剑下,倒也一了百了。
    没想到你多次救我!你与我这个废人不同,天赋和心性俱佳,还有魄力,未来必能闯出一番名头。若是受我之累,死在紫阴洞,未免可惜。
    跳崖前,我就想好将风遁传授给你。但你也别高兴得太早,我说你只有一丝活下去的机会,绝非夸大。那些有着雷法传承的大宗门,万般重视,也要近乎百年,才出一个传人,可见雷法之难。
    雷法如此,风法只会更难。我手里的风遁,已经算是比较成熟的风法,但千年来,仅有苏氏元婴、妙音真人和我三个人有所领悟,个中艰辛,我不说,你也应该能够体会。”
    李相鸣深深呼吸了一口气。
    千年来,有多少苏家修士修炼过风遁?
    恐怕不计其数吧。
    但真正修炼成功的,屈指可数,他会是那个天选之人吗?
    李相鸣不知道,可如果不学会风遁,他就没办法离开无回崖,更不能回到李家。
    这是他想要的吗?
    绝不!
    李相鸣面色坚毅,拜倒在刘雄玉面前:“请刘寨主赐教。”
    ——
    地宫。
    金碧辉煌的殿堂深处,一方半圆形的水池静静卧伏。
    炽热的水汽蒸腾而上,将整座大殿笼罩在朦胧的雾霭之中,池中那道曼妙的身影若隐若现,宛如幻境。
    突然,青铜门传来一声微不可察的异响。
    苏晴蓦然回首,只见一只毛色斑斓的小狐从门缝间悄然现身。
    它起初谨慎地伏低身子,耳朵警觉转动,待看清苏晴的面容后,眼中立马迸发出欣喜的光芒,毫不犹豫地朝她奔去。
    然而,仅到半途,苏晴手臂一挥,数道水流凝成利箭,破空而去!
    小狐仓促闪避,仍被一道水箭击中,摔落在地,露出了茫然的神色。
    它再次望向苏晴,确认自己没有认错,终于发出一声委屈的“呜嘤”。
    “你不该来的。”
    苏晴并没有起身安抚,只是微微叹息。
    小狐见状,神情更加焦急,耳朵竖得笔直,呜咽声也拖得绵长而颤抖,仿佛在哀求什么。
    “嘎!”
    就在这时,殿顶的灯剧烈闪烁。
    两只体型庞大的乌鸦齐齐尖啸、振翅而起,其中一只按捺不住,猛然俯冲而下,锋利的爪子直取小狐咽喉!
    小狐瞬间炸毛,龇牙低吼,身形灵巧地一跃,避开攻击。
    巨鸦攻势不减,在殿中盘旋追击,另一只乌鸦也随即加入围剿。小狐虽敏捷异常,但终究寡不敌众,很快便体力不支,动作也慢了不止一星半点。
    它最后一次望向苏晴,眼中闪过深深的不舍,随即化作一道绚丽的彩光,消失在青铜门后。
    苏晴默默注视着这一幕,两只巨鸦也没有追击,只是扑棱着翅膀重新落回灯之上。
    它们时不时转动头颅,看似漫无目的,可无论面向何方,那双猩红的眼睛始终死死盯着水池。
    ——
    “咳咳.”
    痛苦的咳嗽声响起。
    刘雄玉捂住自己的嘴巴,指缝中全是血污。
    他没有理会,目光紧紧盯着洞外。
    外面阴风阵阵,碎石微动,李相鸣的绿袍被吹得猎猎作响。
    看了一会,刘雄玉沉声说道:“灵窍虽有数,但其变化无穷无尽!因此,风法不尽相同,苏家的风遁,便是根据化骨阴风的特性而创,无回崖是绝地不假,却也是修炼风遁独一无二的道场,你要多观摩化骨阴风的变化轨迹。”
    李相鸣听在心里,一边按照风遁的法门,搬运法力刺激灵窍;一边外放法力主动接近身边的化骨阴风,任由它们蚕食。
    这种一心二用的能力,是他当初在与邪恶绿袍的激烈对抗中,锻炼出来的。
    不过,无论哪一边,他的收获都十分低微。
    化骨阴风不说,一味地侵扰他,若不是归墟符的法力尚满,他早就坚持不住了。
    风遁的修炼更是缓慢!
    此时此刻,李相鸣才知道,为什么异灵根修士如此稀少。
    拿风遁举例,尽管刘雄玉已经告诉他要刺激的灵窍部位,但这些灵窍的数量以及互相运作的路线太多了。
    他接连尝试,都是半途而废。
    不是他不想坚持,而是心神消耗太快,眼前一黑,能有什么办法?
    按照刘雄玉所言,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因为风遁的复杂程度,已经达到了大脑极限,只有智商超群之人,方能勉强记住那些数之不尽的变化。
    而这仅仅是基础!
    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神魂、坚毅的道心,和出色的法力造诣,无论再聪明的人,也只能对风遁望而却步。
    那么,拥有这四样本领,就能够入门吗?
    还差得远呢。
    搬运法力刺激灵窍,算作第一步。
    就算李相鸣能够按照法门描述,完整地刺激所有灵窍,仍不能顺利施展风遁,因为灵窍的刺激程度不同,也会产生变化。
    在五行法术中,这些细微的变化并不起眼。
    哪怕产生战力的差距,也是很小的。
    但风遁之所以特殊,本就是由无数个细微的变化组成,简单点来说,就是量变产生质变,这就要求李相鸣在每一个灵窍的使用上,都要恰到好处。
    否则,他就没办法让法力达到施展风遁的程度。
    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同样名字的灵窍,在两个不同人身上,其大小和深浅程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风遁法门中提到,法力要在“神恩穴”中驻足久一些,这些技巧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刘雄玉持否定态度。
    他的风遁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自己摸索出来的。
    李相鸣如今,也是要靠一个“悟”字!
    好在这是他的优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