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蒲阴山交易行
第416章 蒲阴山交易行
猴儿谷的变化远不止如此,胡其道深入谷中,很快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中心盖有一顶圆形建筑。
奇怪的是,建筑的窗户互通,呈环形一字排开,还能隐隐约约看到里面的人。
“胡大哥,这是什么东西?”
胡其道身边的年轻人,满脸震惊,忍不住开口问道。
“走,过去看看。”
胡其道也很好奇,大步上前,尚未走到建筑,一个干瘦老头从窗户中钻出脑袋,招了招手:“这边!”
“杨老头?”
胡其道更加惊讶,一边加快脚步,一边喊道:“杨老头,你怎么在这里?”
杨老头呵呵一笑:“年纪大了,就不想进山,索性在猴儿谷找个差事,你看这里环境,还不错吧?”
胡其道探头看了几眼,里面十分宽敞,最显眼的应该是一根充当主体的石柱,上面贴着密密麻麻的纸张。
除此之外,给他的感觉便只剩下神秘和整洁。
“杨老头,这是什么地方?”
胡其道小心翼翼地问道。
杨老头指了指外面,“你啊你,不会看看招牌吗?”
胡其道连忙转身,果然看到不远处竖立着一块长长的石碑,上面刻画“蒲阴山交易行”几个大字。
“这”
胡其道和身边的年轻人面面相觑。
什么时候,蒲阴山交易行变得如此气派了?
“上面那位大人物说了,蒲阴山交易行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商人们能秉持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和大伙做生意。现在这栋建筑,正是为了这个理念而建。”
杨老头捋了一下须发,侃侃而谈:“以后我们交易行,会定期公布妖兽材料的收购价格,你们不用再跟游商或是别的人讨价论价了,也不用担心上当受骗。任何材料,不用犹豫,直接卖到这里,我们给出的价格,绝对是蒲阴山最公道的价格。”
胡其道若有所思。
其实早几年,蒲阴山交易所已经做到这一点。
也正因为它的出现,导致游商们哭爹喊娘,一部分人捞不到好处,不得不退出蒲阴山,另一部分人则选择加入蒲阴山会馆,成为操控蒲阴山交易所的一员。
没错,蒲阴山交易所是可以被操控的。
任何一个想要收购妖兽材料的修士或势力,来到蒲阴山都必须和蒲阴山会馆合作。
否则,蒲阴山会馆便会授意交易所,抬高妖兽材料的预购价。
预购价,乃是赵金斗的“伟大”发明。
当会馆需要某个材料的价格上涨时,游商们便会散布一些小道消息,交易行也会公布一个预购的价格,引起猎妖修士的注意。
猎妖修士本身就处于信息差的末端,又听到种种“风声”,自然深信不疑,认定该材料值钱,至少在现阶段值钱。
于是,他们便会一窝蜂地涌入蒲阴山,猎杀对应的妖兽,并将“珍贵”的材料囤积下来,等待着高位卖出。
这就是蒲阴山的特殊之处。
在许多人的常识中,身处一线的猎妖修士手中的妖兽材料往往最便宜。
蒲阴山却不然!
在这里,交易所公布的价格,才是材料的最低价。
如果一名外地商人给出的收购价与交易所相当,甚至更低,根本得不到猎妖修士的青睐。
可若要高出交易所的价格,这不就是吃亏吗?
既然如此,何不准备一笔好处费,直接以正常价格从会馆手中购入?
正是基于这个逻辑,蒲阴山会馆这些年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不仅插手妖兽材料,也贩卖丹药、符箓,几乎垄断了蒲阴山所有的商业行为。
你想在这里做生意?
没说的,先加入蒲阴山会馆再说。
这些弯弯道道,胡其道懂得不多。
但作为一名猎妖修士,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尽管会馆在蒲阴山只手遮天,但不得不说,他们的横空出世,让蒲阴山的市场环境整体变好了,至少猎妖新手,只需关注自己能不能在山里活着出来。
而不必担心自己历经生死才打到的妖兽材料无人问津。
就连以前紧缺的灵酒,都变得稀疏平常了起来——这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团体存在之后,自然而然带来的影响。
不过,如今李家重回蒲阴山,不仅推动了金光和灵瞳两大猎妖团合并,更是对猴儿谷进行全方位扩建,比如将昔日的交易所修成如今的交易行。
其背后含义是什么?
隐隐间,胡其道明白了什么,倒吸了一口冷气。
——
太白酒家的一间密室中,光线柔和而明亮。
李相鸣盘膝席上,呼吸绵长,周围升腾起淡淡的白色水雾,如同轻纱般缭绕。
“堂主,冯娘子他们想见您。”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伴随着恭敬的通报。
李相鸣缓缓睁开眼睛,手中的灵石在一瞬间化为细腻的粉末,从指间滑落。
“让他们进来吧。”
“来这里?”
门外显然吃了一惊。
“嗯。”
李相鸣没有过多解释,从储物袋取出一枚丹药吞下,闭目调息。
从宿云岭回来,已经三月有余。
这段时间他一直窝在太白酒家修炼。
得益于悟道灵泉和邪恶绿袍的帮助,他不仅在修炼绿云洞的法术时进展神速,连带着吐纳法力也是得心应手。
眼看着体内法力愈发雄厚,李相鸣也是“膨胀”了起来,开始尝试冲刺灵窍。
灵窍看不见摸不着,又被称作隐穴,数量庞杂,共计三万六千个,分布在人体七百二十穴周边。
世人皆知,修行之道,是为了追逐长生。
如何才能长生?
唯赖法力!
法力能够造化万千,无所不能,道教认为,只要将法力修到最高境界,便能青春永驻,不死不灭,这就是“仙人”的由来。
然而,早在上古时期,炼气士便发现,丹田所容纳的法力是有限的——当然,那时候还不叫法力,仅仅叫做灵气。
当达到阈值时,炼气士无论如何努力吐纳,多余的“灵气”都会逃逸出体。
这个现象曾困扰了修真界多年。
直到陈祖提出“灵根说”和“修真论”,不仅明确了“灵根修真”这个概念,更是将“灵气”和“法力”进行了明细的界定。
炼气士们遂知道,灵气吐纳入体后,不再是无害的灵气,而是能够呼风唤雨的法力。
在那个年代,炼气士对法力的探索欲达到巅峰,不仅诞生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法术,更奠定了新的修行境界。
没错,有人发现,只要吐纳灵气的时候,经过某些地方,灵气就会被“吞噬”,从而滋生出一丝丝法力。
炼气士们把这些地方叫做灵窍。
灵窍被发现后,轰动一时。很快便有人突发奇想,用法力冲击灵窍。
这下子不得了,因为灵窍被破开,不仅能更快地滋生法力,更有储存法力的功效,相当于一个个“小丹田”!
原本苦于法力有限的炼气士,豁然开朗。
于是,利用灵窍修行,开发人体秘藏,成为修真界的共识。
当一定数量的灵窍被开发后,便会遇到“屏障”,只有打破这道屏障,才能继续找到后面的灵窍,而这道屏障,便是筑基大关。
自此,修真界有了第二个境界,筑基!
之后的境界,也大抵如此。
所谓的修行,就是要不断挖掘自身灵窍,让体内的法力越来越多。
不过,灵窍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
李相鸣将浑身法力都用上,也仅仅破开筑基境界后的第一个灵窍。
想要破开第二个,就必须要等待丹田法力恢复,并且修满身上所有已开发灵窍的法力,方有资格冲击剩下的灵窍。
但也仅仅是资格而已,灵窍顽固,大部分人都不能一气呵成。
一旦冲击失败,法力消耗一空,数月苦修便打了水漂。
这正是修行之路漫漫的原因。
纵观修士一生,始终在吐纳法力,以及消耗法力的循环当中。
有的人准备不够充分,或者运道差了些,在一个灵窍上被困十余年也不出奇。
灵窍已经这么艰难了,后面的金丹大关,更是难上加难,不仅难,还危险重重。
冲击灵窍不成,顶多是浪费了法力,如果在筑基、金丹这些大关上一着不慎,轻者经脉受损,灵窍封闭,修为倒退;重者被法力反噬,一命呜呼。
李相鸣默默地恢复法力,不多时,门外再次响起敲门声。
“进来!”
一个风韵犹存的宫装妇人率先跨过门槛,她的目光扫过房间,很快聚焦在李相鸣身上,屈身行礼道:“冯娘见过李堂主!”
“数年未见,你也有不小变化啊。”李相鸣淡淡地应了一声。
曾几何时,冯娘子装扮朴素,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
如今也开始打扮得枝招展了。
(本章完)
猴儿谷的变化远不止如此,胡其道深入谷中,很快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中心盖有一顶圆形建筑。
奇怪的是,建筑的窗户互通,呈环形一字排开,还能隐隐约约看到里面的人。
“胡大哥,这是什么东西?”
胡其道身边的年轻人,满脸震惊,忍不住开口问道。
“走,过去看看。”
胡其道也很好奇,大步上前,尚未走到建筑,一个干瘦老头从窗户中钻出脑袋,招了招手:“这边!”
“杨老头?”
胡其道更加惊讶,一边加快脚步,一边喊道:“杨老头,你怎么在这里?”
杨老头呵呵一笑:“年纪大了,就不想进山,索性在猴儿谷找个差事,你看这里环境,还不错吧?”
胡其道探头看了几眼,里面十分宽敞,最显眼的应该是一根充当主体的石柱,上面贴着密密麻麻的纸张。
除此之外,给他的感觉便只剩下神秘和整洁。
“杨老头,这是什么地方?”
胡其道小心翼翼地问道。
杨老头指了指外面,“你啊你,不会看看招牌吗?”
胡其道连忙转身,果然看到不远处竖立着一块长长的石碑,上面刻画“蒲阴山交易行”几个大字。
“这”
胡其道和身边的年轻人面面相觑。
什么时候,蒲阴山交易行变得如此气派了?
“上面那位大人物说了,蒲阴山交易行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商人们能秉持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和大伙做生意。现在这栋建筑,正是为了这个理念而建。”
杨老头捋了一下须发,侃侃而谈:“以后我们交易行,会定期公布妖兽材料的收购价格,你们不用再跟游商或是别的人讨价论价了,也不用担心上当受骗。任何材料,不用犹豫,直接卖到这里,我们给出的价格,绝对是蒲阴山最公道的价格。”
胡其道若有所思。
其实早几年,蒲阴山交易所已经做到这一点。
也正因为它的出现,导致游商们哭爹喊娘,一部分人捞不到好处,不得不退出蒲阴山,另一部分人则选择加入蒲阴山会馆,成为操控蒲阴山交易所的一员。
没错,蒲阴山交易所是可以被操控的。
任何一个想要收购妖兽材料的修士或势力,来到蒲阴山都必须和蒲阴山会馆合作。
否则,蒲阴山会馆便会授意交易所,抬高妖兽材料的预购价。
预购价,乃是赵金斗的“伟大”发明。
当会馆需要某个材料的价格上涨时,游商们便会散布一些小道消息,交易行也会公布一个预购的价格,引起猎妖修士的注意。
猎妖修士本身就处于信息差的末端,又听到种种“风声”,自然深信不疑,认定该材料值钱,至少在现阶段值钱。
于是,他们便会一窝蜂地涌入蒲阴山,猎杀对应的妖兽,并将“珍贵”的材料囤积下来,等待着高位卖出。
这就是蒲阴山的特殊之处。
在许多人的常识中,身处一线的猎妖修士手中的妖兽材料往往最便宜。
蒲阴山却不然!
在这里,交易所公布的价格,才是材料的最低价。
如果一名外地商人给出的收购价与交易所相当,甚至更低,根本得不到猎妖修士的青睐。
可若要高出交易所的价格,这不就是吃亏吗?
既然如此,何不准备一笔好处费,直接以正常价格从会馆手中购入?
正是基于这个逻辑,蒲阴山会馆这些年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不仅插手妖兽材料,也贩卖丹药、符箓,几乎垄断了蒲阴山所有的商业行为。
你想在这里做生意?
没说的,先加入蒲阴山会馆再说。
这些弯弯道道,胡其道懂得不多。
但作为一名猎妖修士,他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尽管会馆在蒲阴山只手遮天,但不得不说,他们的横空出世,让蒲阴山的市场环境整体变好了,至少猎妖新手,只需关注自己能不能在山里活着出来。
而不必担心自己历经生死才打到的妖兽材料无人问津。
就连以前紧缺的灵酒,都变得稀疏平常了起来——这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团体存在之后,自然而然带来的影响。
不过,如今李家重回蒲阴山,不仅推动了金光和灵瞳两大猎妖团合并,更是对猴儿谷进行全方位扩建,比如将昔日的交易所修成如今的交易行。
其背后含义是什么?
隐隐间,胡其道明白了什么,倒吸了一口冷气。
——
太白酒家的一间密室中,光线柔和而明亮。
李相鸣盘膝席上,呼吸绵长,周围升腾起淡淡的白色水雾,如同轻纱般缭绕。
“堂主,冯娘子他们想见您。”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伴随着恭敬的通报。
李相鸣缓缓睁开眼睛,手中的灵石在一瞬间化为细腻的粉末,从指间滑落。
“让他们进来吧。”
“来这里?”
门外显然吃了一惊。
“嗯。”
李相鸣没有过多解释,从储物袋取出一枚丹药吞下,闭目调息。
从宿云岭回来,已经三月有余。
这段时间他一直窝在太白酒家修炼。
得益于悟道灵泉和邪恶绿袍的帮助,他不仅在修炼绿云洞的法术时进展神速,连带着吐纳法力也是得心应手。
眼看着体内法力愈发雄厚,李相鸣也是“膨胀”了起来,开始尝试冲刺灵窍。
灵窍看不见摸不着,又被称作隐穴,数量庞杂,共计三万六千个,分布在人体七百二十穴周边。
世人皆知,修行之道,是为了追逐长生。
如何才能长生?
唯赖法力!
法力能够造化万千,无所不能,道教认为,只要将法力修到最高境界,便能青春永驻,不死不灭,这就是“仙人”的由来。
然而,早在上古时期,炼气士便发现,丹田所容纳的法力是有限的——当然,那时候还不叫法力,仅仅叫做灵气。
当达到阈值时,炼气士无论如何努力吐纳,多余的“灵气”都会逃逸出体。
这个现象曾困扰了修真界多年。
直到陈祖提出“灵根说”和“修真论”,不仅明确了“灵根修真”这个概念,更是将“灵气”和“法力”进行了明细的界定。
炼气士们遂知道,灵气吐纳入体后,不再是无害的灵气,而是能够呼风唤雨的法力。
在那个年代,炼气士对法力的探索欲达到巅峰,不仅诞生了各种千奇百怪的法术,更奠定了新的修行境界。
没错,有人发现,只要吐纳灵气的时候,经过某些地方,灵气就会被“吞噬”,从而滋生出一丝丝法力。
炼气士们把这些地方叫做灵窍。
灵窍被发现后,轰动一时。很快便有人突发奇想,用法力冲击灵窍。
这下子不得了,因为灵窍被破开,不仅能更快地滋生法力,更有储存法力的功效,相当于一个个“小丹田”!
原本苦于法力有限的炼气士,豁然开朗。
于是,利用灵窍修行,开发人体秘藏,成为修真界的共识。
当一定数量的灵窍被开发后,便会遇到“屏障”,只有打破这道屏障,才能继续找到后面的灵窍,而这道屏障,便是筑基大关。
自此,修真界有了第二个境界,筑基!
之后的境界,也大抵如此。
所谓的修行,就是要不断挖掘自身灵窍,让体内的法力越来越多。
不过,灵窍不是那么容易屈服的。
李相鸣将浑身法力都用上,也仅仅破开筑基境界后的第一个灵窍。
想要破开第二个,就必须要等待丹田法力恢复,并且修满身上所有已开发灵窍的法力,方有资格冲击剩下的灵窍。
但也仅仅是资格而已,灵窍顽固,大部分人都不能一气呵成。
一旦冲击失败,法力消耗一空,数月苦修便打了水漂。
这正是修行之路漫漫的原因。
纵观修士一生,始终在吐纳法力,以及消耗法力的循环当中。
有的人准备不够充分,或者运道差了些,在一个灵窍上被困十余年也不出奇。
灵窍已经这么艰难了,后面的金丹大关,更是难上加难,不仅难,还危险重重。
冲击灵窍不成,顶多是浪费了法力,如果在筑基、金丹这些大关上一着不慎,轻者经脉受损,灵窍封闭,修为倒退;重者被法力反噬,一命呜呼。
李相鸣默默地恢复法力,不多时,门外再次响起敲门声。
“进来!”
一个风韵犹存的宫装妇人率先跨过门槛,她的目光扫过房间,很快聚焦在李相鸣身上,屈身行礼道:“冯娘见过李堂主!”
“数年未见,你也有不小变化啊。”李相鸣淡淡地应了一声。
曾几何时,冯娘子装扮朴素,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
如今也开始打扮得枝招展了。
(本章完)